中國人智慧象徵的人物

        

蜀 漢 建 興 六 年 六 月 , 曹 魏 國 繼 曹 休 出 任 大 司 馬 的 曹 真 , 建 議 曹 叡 主 動 出 擊 蜀 漢,以 解 決 西 南 軍 區 的 防 務 。 由 於 曹 真 來 勢 洶 洶 , 孔 明 不 敢 大 意 一 開 始便 擺 出 長 抗 戰 的 姿 態 , 因 此 糧 秣 的 準 備 相 當 重 要 , 將 近 兩 個 月 的 雨 季 , 孔 明 大 軍 均 在 山 中 渡 過 , 運輸 成 了 嚴 重的 問題 。 為 克 服 此 困 難,孔 明 首 度 採 用 了 一 種 叫 做 「 木 牛 」 的 運 輸 工 具。

    這 是 專 為 秦 嶺 山 區 、 寸 步 難 行 的 棧 道 , 方 便 運 輸 而 設 計 的 , 在 第 四 次 北 伐 行動 時 , 更是 全 面 採 用 。 第 五 次北 征 , 與 司 馬 懿 對 陣 於五 丈 原 時 ,還 依 據 木 牛的 幾 個 缺點 , 加 以改 良, 成為 運 輸得 更 多也 更 快的 「 流 馬 」 。

    這 是 針 對 蜀 國 存 力 不 足 , 秦 嶺 山 區 多 棧道 , 運 輸 糧 秣 非 常 不 方 便 , 由孔 明 指 導 工 匠 蒲 元 等 設 計 出 來 的 。史 料 記載 : 木 牛 是 一 腳 四 足 ,流 馬 是 前 後 兩 腳 ; 腳 是 車 輪 , 足 是 支 撐 用 的 木 柱 。 也 就 是 說 ,木 牛 流 馬 並 非 是「牛」 型 或 「馬」 型 的 機 器 ,而 是 單 輪 和 四輪 的 小 木車 。     清 朝 人 張 澍 在 期 所 編 纂 的 【 諸 葛 武 侯 故 事 】 中 , 引 用 【 後 山 雜 譚 】 記 載 :「 蜀 中 有 一 種 小 車 子, 一 個 人 推 動 , 可 載 運八 石 重 的 東 西 , 前 如 牛 頭; 又 有 一 種 大 車 子 , 可以 四 個 人 一起 推 , 載 重 量 超 過 十 石, 這大 概 就 是 孔 明 所 發 明 的 木 牛 流 馬 吧! 」   不 過 根 據 史 料 記 載, 孔 明 石 , 木 牛只 能 載 一 歲 糧( 即 一 個 人 一 年 的口 糧 ) ,流 馬 只 能 載 四 斛 六斗 ( 約四 石 多 ) 。由 此 看 來 , 雜 譚 所 記 載 的 , 已是 經 過 改 良 後 的 運 輸 量 更 大 的 木 牛流 馬 了 。

  木 製 獨 輪 小 車, 其 實 在 漢 代 以 前 , 已 為 民 間 所 使用 , 稱 為 輾 車 。 孔 明 的 「 木 牛 」 , 應 是 針 對 山 路 崎 嶇 、 平 衡 感 的 特 殊 需 要 , 重 新 設 計 的 。 成 都 羊 子 山 的 二 號 漢 墓 出 土 的 駢 車 畫 像 磚, 右 下 角 有 人在 推 獨 輪 小 車, 大 概 就 是 「 木 牛」 大 體 輪 廓 。   「 木 牛」 每 次 可 載 一 歲 糧 , 約 有六 百 公 斤 重, 每 人 每 天 可 以 運 送 二 十 里 路 , 雖 不 會 太 辛 苦 , 但 速 度 的 確 稍 慢 了 一 些 。 後 來 設計 的「 流 馬 」 , 不 但 載 重 量 增 大 許 多 , 相 信 最 主 要 應 是 速 度 的 改 良 , 所 以 才 會 以 流 馬 稱 之 。

 

 
諸葛亮傳
大事年表
諸葛家譜
諸葛亮文集
臥龍用兵
教學資源
識諸葛學成語
丞相足跡何處尋
詩韻頌臥龍
烽火三國

烽火三國聯絡我們版 權 及 知 識 產 權免 責 聲 明刊登廣告訂閱烽火三國電子報
Copyright © 2000 www.kingdom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