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魏國
魏國的創立者為曹丕,但魏國的政治方針則
屬其父操所創定的。
曹操是我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
家及兵法家。曹操(公元115至220年),字孟德,沛國譙
人,曹操本姓夏侯,東漢中葉宦官曹騰收其先袓為
養子,因而改名,故曹氏並不算是名門士族。話雖如此,但
官宦家族的背景提供了教育機會及政治本錢給曹操。使其輕易地
踏上政治舞台。
操曾參與鎮壓起義,宮廷政變(誅殺十常侍),因而其名聲
大大提升,故當時月旦評家許劭稱操為「治世之能臣,
亂世之奸雄」。及後曹操打敗黃巾殘黨,收服黃巾三十餘萬
降軍,平民百餘萬口。操選其精銳軍民,組編成自己的
主要隊伍,稱「青州兵」,使操實力大增。在群雄問鼎中原
的混戰中,以其實力擊變對手,統一北方。其成功因素全賴正確
的政治方針。
奉天子以令不臣
建安元年(公元一九六年),漢獻帝乘董卓部將爭
權混戰時,乘機從長安逃返洛陽。曹操採納部將
建議「奉天子以令不臣」,前往洛陽迎接天子,並以洛陽
久經戰亂,殘破不堪,不宜作都為由,迎天子往自己根據
地許,並作為帝都。藉此鞏固勢力,以便「挾天子以令諸
侯」。當時獻帝雖無能平庸,但畢竟是東漢統
治集權的最高領袖,操將獻帝操在手中,不失有政治
慧眼,借帝名以擴大政治影響力,不服詔令者,即以討逆之名出師,
乘機擴展勢力。
募民屯田積穀定天下
曹操迎獻帝於許昌後,以「夫定國之術,在於強兵
足食」為方針,在許昌附近實行屯田。結果「募民屯田許下,
得穀百萬斛」。因此,曹操設置田官於各州郡內,
招募流民屯田,把屯田制加以推廣,以改東漢末年軍閥
混戰所做成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境況。
正因屯田制之成功,地方變成「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
正因採取屯田措施,使北方的社會轉向穩定,終達至「
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遂兼滅群賊,克平天下」。
唯才是舉
曹操用人,不問出身,不計名節,唯才是舉,打破了
東漢以來徵群察舉崇尚名節和家世聲望的選才準則。
故曹操曾三下求賢令,提拔治國用兵能征慣戰之人。
正如三國志•武帝紀所載「拔于禁、樂進於行陣之間,
取張遼、徐晃於亡虜之囚,皆佐命元勳,列為名將。
餘拔出細徽,登為牧守者,不可勝數」。
|
|
|
|
主頁
│聯絡我們
│ 刊登廣告│三國電子報
Copyright © 2000 www.kingdom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三國時代可說是兩個統一朝代之間的過渡期,故其官制上承兩漢基礎,下啟西晉官位制度。因此三國官制與漢、晉官制有所差別。
|
一、上承兩漢
西漢承秦制,中央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協助皇帝推行政務,合稱「三公」。劉秀光武帝建立東漢政權,返置「三公」:
司徒、司空、太尉,擔任宰相職權。漢代在三公之下,設置九卿,分掌皇室和中央政府事務:
九卿名稱 |
官祿 |
職權 |
太常 |
銀印青綬,中二千石 |
掌宗廟禮儀 |
光祿勳 |
銀印青綬,中二千石 |
掌宮殿門戶,統領郎官 |
衛尉 |
銀印青綬,中二千石 |
掌宮門近衛兵 |
廷尉 |
銀印青綬,中二千石 |
掌刑罰 |
大司農 |
銀印青綬,中二千石 |
掌五穀錢財 |
大鴻臚 |
銀印青綬,中二千石 |
掌賓客朝覲,外邦事務 |
宗正 |
銀印青綬,中二千石 |
掌宗室事務 |
太僕 |
銀印青綬,中二千石 |
掌皇室輿馬 |
少府 |
銀印青綬,中二千石 |
掌山林資源之稅款,以供皇室所用 |
|
二、 魏國官制組成和特點
當中以魏國官制較為齊全與創新,並為晉國作出啟道,其因有以下各點:
一、魏國直接承繼東漢政權,故大多官制是上承兩漢,並過渡而來的。
二、魏國占天下十分之八,建國最早,故認可性較其餘兩國為高。
三、曹操、曹丕二人皆屬英明君主,能因應時弊創立新官職以解決時弊。
四、晉朝的立國是建基於魏,因此魏國官制下啟晉國官制較蜀、吳影響深遠。
官名 |
設置年份 |
內容 |
屬官 |
丞相、相國 |
建安十三年,漢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
大夫。 |
一、同年六月, 曹操為
丞相,總攬朝政。
二、操死後,其子曹丕嗣位為丞相。建安末鍾繇曾為相國。文帝初即位,又命御史大夫華歆為相國。 |
屬官有左右長史,左右司馬,從事中郎,署諸曹事,主簿,掾屬,舍人。 |
大傅、太保 |
魏初置 |
一、初置,鍾繇任職。
二、末年置太保,鄭沖任 職 |
屬官有左右長史,署諸曹事,司馬,從事
中郎,主簿,掾屬,舍人。 |
大司馬、大將軍 |
原漢制 |
一、在三公之上 ,大司馬掌武事;大將軍掌征伐。 |
屬有左右長史,左右司馬,軍師,從事中郎
,參軍,列曹掾屬,舍人。大將軍其屬官主簿外尚有記室,列曹掾外尚有都督。 |
太尉、司徙、司空 |
原漢制,黃初元年改相國為司徒,御史大夫為司空。 |
一、為三公。
二、文帝即位之初,以大中大夫賈詡為太尉。 |
屬官有軍師,長史,司馬,從事中郎,主簿,參軍,列曹掾,諸都督,舍人等。 |
驃騎將軍、車騎將軍 |
原漢制 |
一、位從公。 |
屬官有軍師,長史
,從事中郎,正行參軍,諸都督,主簿,掾史等。 |
光祿大夫 |
即漢朝光祿勳 |
一、位從位。
二、勸善規過。漢代多為臨時派遣的使,自魏始轉為優重,不復以為使命之官。往往用為諸公告老再拜之位或在朝顯職。 |
|
尚書令、左右僕射 |
建安四年始分左右,魏
相沿而置。 |
一、尚書臺置尚書令一
人,典總綱紀,無所不統。
二、 僕射主封門,掌授稟,管錢穀,令不在,可代理奏下眾事。 |
屬官有左右丞,諸部郎中,諸曹典事,主書令史等。 |
中書監、中書令 |
中書之名始於西漢 |
典尚書奏事。 |
屬有中書通事郎,次黃門郎 |
侍中,給事黃門侍郎 |
漢時屬少府 |
掌侍帝出入,壯威儀,大駕出則次直侍中護駕,侍中居左,常侍左右。備切問近對,最能影響政事。 |
|
散騎常侍 |
魏黃初置散騎 |
合之於中常侍,同掌規諫 |
|
太常 |
黃初元年,文帝初即位改奉常為太常 |
掌禮儀
祭祀。 |
其屬有丞,主簿、協律都尉、博士、祭酒及太史
、太廟、太樂、園邑令等。 |
光祿大夫 |
黃初元年,文帝初即位改郎中令為光祿勳 |
掌宿衛宮殿門戶 |
屬有五官中郎將、左右中郎將、南北中郎將、虎賁中郎將、羽林中郎將、羽林左右監、奉車都尉、駙馬都尉、騎都尉、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議郎、黃門令、謁者僕射、冗從僕射、守宮令、清商令、
暴室令、掖庭令、華林園令等。 |
衛尉 |
原漢制 |
掌徼巡宮中。 |
屬有公車司馬令、衛士令、左右都候、宮掖門司馬。 |
大鴻臚 |
原漢制 |
掌諸侯國及歸附各族 |
屬有丞及客館令。 |
宗正 |
原漢制 |
掌宗室親屬 |
屬有丞及諸公主家令,家僕,
家丞。 |
太僕 |
原漢制 |
掌輿馬 |
屬有典虞都尉、牧官都尉,考功令
、車府令、典牧令、乘黃廄令、驛騮廄令。 |
廷尉 |
黃初元年,文帝初即位改大理為廷尉。 |
掌平刑獄。 |
屬有正、監、平,並有律博士,主簿,諸獄丞。 |
大司農 |
黃初元年,文帝初即位改大農為大司農 |
掌五穀錢財 |
屬有典農中郎將、典農校尉、典農都尉、度支中郎將、度支都尉、司馬丞及郡丞、太倉令、導官令。
. |
執金吾 |
|
掌宮外 |
屬有丞,武庫令。 |
|
三、蜀國的官制組成和特點
蜀國以繼承東漢為號召,故以正統自居,所以在官制上大部份與兩漢官類同。
官名 |
設置年份 |
內容 |
屬官 |
丞相、司徒 |
按西漢制度,有丞相無司徒,東漢則無丞相,有三公,司徒為三公之一,蜀國這種以丞相、司徒同時並設,與兩漢皆不同。 |
章武元年,劉備即帝位,以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但是丞相在蜀國有重要地位,這與諸葛亮傑出能有關係。 |
屬有左右長史、左右司馬、從事中郎等
。 |
太傅 |
承東漢制 |
不常置,建安二十四年劉備以許靖為太傅,章
武元年許靖為司徒,即無代為之者。 |
|
大司馬 |
承東漢制 |
掌武事,魏延曾擔任 |
屬有左右長史、左右司馬等。 |
大將軍 |
承東漢制 |
掌征伐,建興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以蔣琬為尚書令總統國事,不久即遷大將軍錄尚書事。 |
屬有左右長史。 |
太尉 |
原漢制 |
典兵獄,不常置。 |
|
司徒 |
承東漢制 |
主民事,章武元年蔣琬曾普為之。 |
|
光祿大夫 |
|
掌勸善規過。 |
|
尚書令,尚書僕射、列曹尚書 |
章武三年李巖為尚書令,劉備病篤,託孤於丞相諸
葛亮,即以李巖為副。 |
僕射主封門,掌授稟,假餞穀。
列曹尚書有吏部尚書、左民尚書、客曹尚書、五兵尚書
、度支尚書 |
有諸部郎中及主節令史等。 |
中書令,平尚書奏事 |
中書之名始於西漢 |
掌機密。 |
屬有中書郎。 |
侍中 |
|
出入侍從,備顧問,或拾遺補闕。董允曾為之
。 |
|
驃騎將軍、驃騎右將軍,車騎將軍 |
承東漢制 |
前者馬超曾為之,而車騎將軍張飛曾為之,又有左右車騎將軍,張翼、廖化分別為之。 |
|
秘書令 |
|
典藝文圖籍 |
屬有秘書郎。 |
光祿勳 |
原漢制 |
宿衛宮殿門戶 |
屬有五官中郎將、左右中
郎將、南北中郎將、虎賁中郎將、羽林左右都督、羽林
監、奉車都尉、駙馬都尉、騎都尉、太中大夫、中散大
夫、議郎、黃門令,又有虎步監、虎騎監等。 |
太常 |
原漢制 |
掌禮儀祭祀 |
屬有丞,主簿、太史令上高廟
令、園邑令等。 |
衛尉 |
原漢制 |
徼巡宮中。 |
|
太僕 |
原漢制 |
掌輿馬。 |
|
廷尉 |
原漢制 |
掌刑獄。 |
|
大鴻臚 |
原漢制 |
掌諸侯國及歸附各族。 |
|
宗正 |
原漢制 |
掌宗室親屬 |
|
|
四、吳國的官制組成和特點
吳國官制大多上承兩漢官制,但其職權卻略有不同,職權是按當時政策方針而有所調整。
官名 |
內容 |
屬官 |
丞相 |
置左右丞相,此與魏、蜀不同。 |
|
太傅 |
不常置,孫權臨終時,命諸葛恪為太傅 |
|
大司馬 |
置左右大司馬,掌武事。朱然曾為左大司馬,全琮曾為右大司馬。此外仍稱大司馬。 |
|
上大將軍、大將軍 |
掌征伐,陸遜、呂蒙為上大將
軍,諸葛恪為大將軍。 |
|
太尉 |
典兵獄。 |
|
司徒 |
主民事。 |
|
司空 |
掌水土。 |
|
驃騎將軍,車騎將軍 |
不常置。 |
|
光祿大夫 |
掌勸善規過。 |
|
尚書令、尚書僕射 |
尚書令總典綱紀,無所不統。尚書僕射主門封,掌授稟,假錢榖。 |
屬有郎中等。 |
中書監、中書令 |
監典尚書奏事,令平尚書奏事,同掌機
密。 |
屬有中書郎、左右國史。 |
散騎中常侍 |
掌「規諫」。又有散騎侍郎。 |
|
侍中 |
出入侍從,備顧間,或拾遺補闕。 |
|
秘書監 |
典藝文圖籍 |
屬有秘書郎、主書、主圖、
主書令史。 |
太常 |
掌禮儀祭祀 |
屬有博士祭酒、太史令、太廟
令、園邑令。 |
光祿勳 |
掌宿衛宮殿門戶 |
屬有五官中郎將、左右
中郎將、南北中郎將、羽林督、奉車都尉、駙馬都尉、
騎都尉、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議郎,繞帳督、帳下左
右都督。
|
衛尉 |
掌徽巡宮中。 |
|
御史大夫 |
掌受公卿奏事,舉劾彈章,又置左右御史大夫,永安五年(公元二六二年)以廷尉孫密、光祿勳
孟宗分為之。 |
屬有中執法、左執法、侍御史、監農御
史。 |
執金吾 |
掌徼巡京師 |
屬有武庫令。 |
|
|
|
主頁
│聯絡我們
│ 刊登廣告│三國電子報
Copyright © 2000 www.kingdom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
漢代以察舉徵辟取士,為當時士子入仕唯一之途徑,可是實行日久,流弊遂生。到了魏文帝延康元年,吏部尚書陳群為革除漢未選舉的流弊,以及適應當時政治環境的需要,創立九品中正制,為國家選用賢能。此制沿用到隋文帝時方廢止。
兩漢以察舉徵辟制度選拔人才、任用官吏,本來是一種好方法,但東漢末年以來,天下大亂,中原連戰,士人流離失所,考詳無地;加上,鄉里失職,貪污嚴重,竟有「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抱朴子>>)因此察舉徵辟制度沒落。
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九品」指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九級來區分人物高下。「中正」是專職品評人物的中央官員;「品」即「品狀」;「官」即任官。在此制下,所有未出仕
者或現任官吏,都由中央政府區分品級,作為任用及升遷標準。這種選舉形式,雖與漢代的察舉有別,但實際上是繼承漢代的察舉而來。
魏文帝定九品中正之法,於郡邑設小中正,州設大中正,由小中正品第人才,以上大中正;大中正核實後呈上司徒:司徒再核後,再交由尚書選用。政府於每郡設小中正,每州設大中正,皆由中央任職而具才德之當地人擔任。大中正由各州推舉,在大中正以下再派選小中正,此舉能將任官權總歸中央控制,以避免結黨之事發生。
大、小中正的品評標準有以下各點:
- 家世
- 人品
- 鄉譽
- 才能
選拔過程中,首先由小中正考核其區中任官及未為官者,將各人「簿世」詳細記錄,未入仕者則另觀其「品」,入仕者則觀其「狀」,小中正據各人的「簿世」、「品」和「狀」定出被評者品第,供政府選用人才時參考。中央政府由司徒把各州大中正報來的人才品第加以審定,然後交由吏部備案。再按品第銓選官吏,或招攬在野人才,以品第定職位之高低。由於確保用人質素,定品會三年一更。
|
|
主頁
│聯絡我們
│ 刊登廣告│三國電子報
Copyright © 2000 www.kingdom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
曹魏經濟
曹操迎獻帝於許昌後,以「夫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為方針,在許昌附近實行屯田。結果「募民屯田許下,得穀百萬斛」。因此,曹操設置田官於各州郡內,招募流民屯田,把屯田制加以推廣,以改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所做成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境況。正因屯田制之成功,地方變成「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正因採取屯田措施,使北方的社會轉向穩定,終達至「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遂兼滅群賊,克平天下」。
|
蜀漢經濟
蜀自古以來已有天府之國的美名,漢高祖能得天下亦靠此地物質豐厚為根本o
但東漢末年,劉焉父子先後擔任益州牧,用以寬制寬之政策以治蜀,逐引致豪強壟斷土地及山澤資源,因而減低稅收o
自劉備佔領益州後,諸葛亮及法正一改以往弊政,打擊豪強,並曾採用
閉關息民,務農殖谷 ;又在都江堰設 堰官 ,管理農田水利工程,並推行屯田,以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o
此外,孔明及法正對治鐵,煮鹽,織綿等重要手工業,實行公營,並設立專職官員加強管理o
以上一連串措施,使國家稅收大大增加,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條件o
後來關羽失荊州,劉備討伐東吳敗亡,使蜀國面臨崩潰邊沿,故孔明在經濟方面擴大手工業官營範圍,提高蜀綿生產量,以助加快恢復國力之步伐o
|
東吳經濟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地方連年征戰,地方殘破,北方人民攜家渡江以避難o
北方難民不乏富商大賈,他們由北方走難到江南同時,帶備了生產技術與文化,為當時貧困的江南帶來新血o
原本東吳農耕技術十分落後,尚未懂得牛耕o
及後生產技術注入,農業生產技術逐漸提高,人口亦因此漸漸增加,一改以往地廣人稀的境況o
孫氏三代:孫堅,孫策,孫權之統治領地漸大,軍隊亦因此變得龐大,故此糧草軍需耗費成為國家支出其中一大部份,為減輕負擔,逐實行屯田制,並設置典農校尉和典農都尉o
屯田制有分兵屯及民屯o
兵屯下之耕者為佃兵,民屯下之耕者為屯田客o
東吳位於長江流域以下,故亦注意興修水利,以利用水力資源和作軍事防備o
|
|
主頁
│聯絡我們
│ 刊登廣告│三國電子報
Copyright © 2000 www.kingdom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
政治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國的興盛全賴統治者施政的好壞。
-
官制
三國時代可說是兩個統一朝代之間的過渡期,故其官制上承兩漢基礎,下啟西晉
官位制度。
-
選官
提拔人才,足以影響國
家的興亡,究竟當時如何
提拔人才??
-
經濟
戰亂頻繁,人民流離失所
百業停滯,究竟統治者
如何打破經濟困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