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三國時代問答(二)

(二)東漢衰亡,終演變成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局。試解答下列兩項:

  1, 從領土及經濟兩方面,說明魏的國勢較蜀,吳為強的原因;

   2, 從政治,經濟和人才三方面,分析魏,蜀,吳三國得以鼎立的原因。

答:三國時期,以曹魏的版圖最大,遠勝其餘二國,國勢強大的原因有很多,現就領土及經濟兩方面說明其國勢較蜀,吳為強的原因: 甲,領土方面

1, 魏:佔有中原、關中、西北及東北大部分地區,三國之中,領土最廣。

2. 蜀:疆土最小,只有益州及西南一帶。

3, 吳:據荊、揚、交、廣四州即長江中下游,嶺南及東南沿海一帶,領土僅次於魏。

乙,經濟方面

1, 魏:擁有黃河流域中原一帶,人多地廣,經濟發展本已較先進,加上曹操父子推行田制、修水制、闢良田使國庫更充實,故三國中以魏的國力最為強大。

2, 蜀:雖然佔有四川等地,物資豐盛,但版圖卻是最狹的,人口亦較少,生產力有限,加上長期的戰爭,損耗極大,故蜀在三國之中,國勢最弱。

3, 擁有長江中下游等地,土壤肥沃,但開發較遲,人口雖多仍不及魏,故經濟力亦稍遜。

答:中國歷史以來,分裂時期最為著明,因此三國的勢力亦相若,以致出現鼎立局面,現從政治,經濟和人才三方面,分析三國得以鼎立的原因如下:

甲,政治方面

1, 魏: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後統一北方;其子曹丕更篡漢自立,以東漢京師洛陽為都,擁有黃河流域一帶,在政治上佔了優勢。

2, 蜀: 蜀國力雖弱,但以與興復漢室為號召,並重新與吳交好,且諸葛亮治蜀,獎善罰惡,用人唯賢,政治清明,遂得以與魏,吳維持鼎立之勢。

3, 吳: 孫權繼承父兄遺業,招攬人才,對外實行自保的政策,並聯蜀抗魏,維持南北勢力均衡。

乙, 經濟方面

1, 魏: 領土最廣,人口眾多,但中原地區飽受戰火蹂躪,殘破不堪,經曹氏父子廣行屯田,興復水利,經濟始日漸恢復,但力量暫不足統一天下。

2. 蜀:雖領土最小,但土地肥沃,物資豐盛,號稱「天府之國」;其地又易守難攻,受戰爭破壞較少,經濟日益發展,具備各據一方的條件。

3, 吳:佔有長江中下游一帶,坐擁魚鹽之利,兩漢以來日漸開發;反東漢末年,北方人士為避戰禍,遷移至此,帶來大量勞動力及生產技術,有力雄霸一方。

丙,人才方面

1, 魏: 曹操善用人才,不計其出身和節操,如郭嘉、司馬懿等皆被重用,奠定開國之基。立國後,曹丕又實施九品中正制,有助撰拔人才。

2,蜀:劉備禮賢下士,延攬人才,重用賢才諸葛亮、關羽、張飛和馬超等;其後諸葛亮治蜀,政治清明,彌補國力之不足,足以與得吳對抗。

3, 吳:孫權善於用人,得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等相助,人才鼎盛。建國後,又拉攏叼江南土族,增強實力,與魏、蜀維持鼎立之勢。

 

 

 
 
 
 

主頁聯絡我們 刊登廣告三國電子報
Copyright © 2000 www.kingdom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