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國 志 卷 二 十 一   魏 書 二 十一

    王 衛 二 劉 傅 傳 第 二 十 一

    ,皆 使

〔 一 〕   張 璠 漢 紀 曰 : 龔 字 伯 宗 , 有 高 名 於 天 下 。 順 帝 時 為 太 尉 。 初 , 山 陽 太 守 薛 勤 喪 妻 不 哭 , 將 殯 , 臨 之 曰 : 「 幸 不 為 夭 , 復 何 恨 哉 ? 」 及 龔 妻卒 , 龔 與 諸 子 並 杖 行 服 , 時 人 或 兩 譏 焉 。 暢 字 叔 茂 , 名 在 八 俊 。 靈 帝 時 為 司 空 , 以 水 災 免 , 而 李 膺 亦 免 歸 故 郡, 二 人 以 直 道 不 容 當 時 。 天 下 以 暢 、 膺 為 高 士 , 諸 危 言 危 行 之 徒 皆 推 宗 之 , 願 涉 其 流 , 惟 恐 不 及 。 會 連 有 災 異, 而 言 事 者 皆 言 三 公 非 其 人 , 宜 因 其 變 , 以 暢 、 膺 代 之, 則 禎 祥 必 至 。 由 是 宦 豎 深 怨 之 , 及 膺 誅 死 而 暢 遂 廢 ,終 於 家 。

    獻 帝 西 遷 , 粲 徙 長 安 , 左 中 郎 將 蔡 邕 見 而 奇 之 。時 邕 才 學 顯 著 , 貴 重 朝 廷 , 常 車 騎 填 巷 , 賓 客 盈 坐 。 聞粲 在 門 , 倒 屣 迎 之 。 粲 至 , 年 既 幼 弱 , 容 狀 短 小 , 一 坐 盡 驚 。 邕 曰 : 「 此 王 公 孫 也 , 有 異 才 , 吾 不 如 也 。 吾 家 書 籍 文 章 , 盡 當 與 之 。 」 年 十 七 , 司 徒 辟 , 詔 除 黃 門 侍 郎 , 以 西 京 擾 亂 , 皆 不 就 。 乃 之 荊 州 依 劉 表 。 表 以 粲 貌 寢 而 體 弱 通 侻 , 不 甚 重 也 。 〔 一 〕 表 卒 。 粲 勸 表 子 琮 ,令 歸 太 祖 。 〔 二 〕 太 祖 辟 為 丞 相 掾 , 賜 爵 關 內 侯 。 太 祖置 酒 漢 濱 , 粲 奉 觴 賀 曰 : 「 方 今 袁 紹 起 河 北 , 仗 大 眾 ,志 兼 天 下 , 然 好 賢 而 不 能 用 , 故 奇 士 去 之 。 劉 表 雍 容 荊 楚 , 坐 觀 時 變 , 自 以 為 西 伯 可 規 。 士 之 避 亂 荊 州 者 , 皆 海 內 之 雋 傑 也 ; 表 不 知 所 任 , 故 國 危 而 無 輔 。 明 公 定 冀 州 之 日 , 下 車 即 繕 其 甲 卒 , 收 其 豪 傑 而 用 之 , 以 橫 行 天 下 ; 及 平 江 、 漢 , 引 其 賢 雋 而 置 之 列 位 , 使 海 內 回 心 ,望 風 而 願 治 , 文 武 並 用 , 英 雄 畢 力 , 此 三 王 之 舉 也 。 」後 遷 軍 謀 祭 酒 。 魏 國 既 建 , 拜 侍 中 。 博 物 多 識 , 問 無 不對 。 時 舊 儀 廢 弛 , 興 造 制 度 , 粲 恆 典 之 。 〔 三 〕

〔 一 〕   臣 松 之 曰 : 貌 寢 , 謂 貌 負 其 實 也 。 通 侻 者 , 簡 易 也 。

〔 二 〕   文 士 傳 載 粲 說 琮 曰 : 「 僕 有 愚 計 , 願 進 之 於 將 軍 , 可 乎 ? 」 琮 曰 : 「 吾 所 願 聞 也 。」 粲 曰 : 「 天 下 大 亂 , 豪 傑 並 起 , 在 倉 卒 之 際 , 彊 弱 未 分 , 故 人 各 各 有 心 耳 。 當 此 之 時 , 家 家 欲 為 帝 王 , 人 人 欲 為 公 侯 。 觀 古 今 之 成 敗 , 能 先 見 事 機 者 , 則 恆 受 其 福。 今 將 軍 自 度 , 何 如 曹 公 邪 ? 」 琮 不 能 對 。 粲 復 曰 : 「如 粲 所 聞 , 曹 公 故 人 傑 也 。 雄 略 冠 時 , 智 謀 出 世 , 摧 袁 氏 於 官 渡 , 驅 孫 權 於 江 外 , 逐 劉 備 於 隴 右 , 破 烏 丸 於 白 登 , 其 餘 梟 夷 蕩 定 者 , 往 往 如 神 , 不 可 勝 計 。 今 日 之 事, 去 就 可 知 也 。 將 軍 能 聽 粲 計 , 卷 甲 倒 戈 , 應 天 順 命 ,以 歸 曹 公 , 曹 公 必 重 德 將 軍 。 保 己 全 宗 , 長 享 福 祚 , 垂 之 後 嗣 , 此 萬 全 之 策 也 。 粲 遭 亂 流 離 , 託 命 此 州 , 蒙 將 軍 父 子 重 顧 , 敢 不 盡 言 ! 」 琮 納 其 言 。 臣 松 之 案 : 孫 權自 此 以 前 , 尚 與 中 國 和 同 , 未 嘗 交 兵 , 何 云 「 驅 權 於 江外 」 乎 ? 魏 武 以 十 三 年 征 荊 州 , 劉 備 卻 後 數 年 方 入 蜀 ,備 身 未 嘗 涉 於 關 、 隴 。 而 於 征 荊 州 之 年 , 便 云 逐 備 於 隴 右 , 既 已 乖 錯 ; 又 白 登 在 平 城 , 亦 魏 武 所 不 經 , 北 征 烏 丸 , 與 白 登 永 不 相 豫 。 以 此 知 張 騭 假 偽 之 辭 , 而 不 覺 其 虛 之 自 露 也 。 凡 騭 虛 偽 妄 作 , 不 可 覆 疏 , 如 此 類 者 , 不 可 勝 紀 。

〔 三 〕   摯 虞 決 疑 要 注 曰 : 漢 末 喪 亂, 絕 無 玉 珮 。 魏 侍 中 王 粲 識 舊 珮 , 始 復 作 之 。 今 之 玉 珮, 受 法 於 粲 也 。

    初 , 粲 與 人 共 行 , 讀 道 邊 碑 , 人 問 曰 : 「 卿 能 闇 誦 乎 ? 」 曰 :「 能 。 」 因 使 背 而 誦 之 , 不 失 一 字 。 觀 人 圍 棋 , 局 壞 ,粲 為 覆 之 。 棋 者 不 信 , 以 帊 蓋 局 , 使 更 以 他 局 為 之 。 用 相 比 校 , 不 誤 一 道 。 其 彊 記 默 識 如 此 。 性 善 算 , 作 算 術, 略 盡 其 理 。 善 屬 文 , 舉 筆 便 成 , 無 所 改 定 , 時 人 常 以為 宿 構 ; 然 正 復 精 意 覃 思 , 亦 不 能 加 也 。 〔 一 〕 著 詩 、賦 、 論 、 議 垂 六 十 篇 。 建 安 二 十 一 年 , 從 征 吳 。 二 十 二 年 春 , 道 病 卒 , 時 年 四 十 一 。 粲 二 子 , 為 魏 諷 所 引 , 誅。 後 絕 。 〔 二 〕

〔 一 〕   典 略 曰 ; 粲 才 既 高 , 辯 論 應 機 。 鍾 繇 、 王 朗 等 雖 各 為 魏 卿 相 , 至 於 朝 廷 奏 議 , 皆 閣 筆 不 能 措 手 。

〔 二 〕   文 章 志 曰 : 太 祖 時 征 漢 中 ,聞 粲 子 死 , 歎 曰 : 「 孤 若 在 , 不 使 仲 宣 無 後 。 」

    始 文 帝 為 五 官 將 , 及 平 原 侯 植 皆 好 文 學 。 粲 與 北 海 徐 幹 字 偉 長 、 廣 陵 陳 琳 字 孔 璋 、 陳 留 阮 瑀 字 元 瑜 、 汝南 應 瑒 字 德 璉 、 瑒 , 音 徒 哽 反 , 一 音 暢。 東 平 劉 楨 字 公 幹 並 見 友 善 。

    幹 為 司 空 軍 謀 祭 酒 掾 屬 , 五 官 將 文 學 。 〔 一 〕

〔 一 〕   先 賢 行 狀 曰 : 幹 清 玄 體 道 ,六 行 脩 備 , 聰 識 洽 聞 , 操 翰 成 章 , 輕 官 忽 祿 , 不 耽 世 榮。 建 安 中 , 太 祖 特 加 旌 命 , 以 疾 休 息 。 後 除 上 艾 長 , 又 以 疾 不 行 。

    琳 前 為 何 進 主 簿 。 進 欲 誅 諸 宦 官 , 太 后 不 聽 , 進 乃 召 四 方 猛 將 , 並 使 引 兵 向 京 城 , 欲 以 劫 恐 太 后 。 琳 諫 進 曰 : 「 易 稱 『 即 鹿 無 虞 』 。 諺 有 『 掩 目 捕 雀 』 。 夫 微 物 尚 不 可 欺 以 得 志 , 況 國 之 大 事 , 其 可 以 詐 立 乎 ? 今 將 軍 總 皇 威 , 握 兵 要 , 龍 驤 虎 步 , 高 下 在 心 ; 以 此 行 事 ,無 異 於 鼓 洪 爐 以 燎 毛 髮 。 但 當 速 發 雷 霆 , 行 權 立 斷 , 違 經 合 道 , 天 人 順 之 ; 而 反 釋 其 利 器 , 更 徵 於 他 。 大 兵 合 聚 , 強 者 為 雄 , 所 謂 倒 持 干 戈 , 授 人 以 柄 ; 功 必 不 成 ,祇 為 亂 階 。 」 進 不 納 其 言 , 竟 以 取 禍 。 琳 避 難 冀 州 , 袁 紹 使 典 文 章 。 袁 氏 敗 , 琳 歸 太 祖 。 太 祖 謂 曰 : 「 卿 昔 為 本 初 移 書 , 但 可 罪 狀 孤 而 已 , 惡 惡 止 其 身 , 何 乃 上 及 父 祖 邪 ? 」 琳 謝 罪 , 太 祖 愛 其 才 而 不 咎 。

    瑀 少 受 學 於 蔡 邕 。 建 安 中 都 護 曹 洪 欲 使 掌 書 記 ,瑀 終 不 為 屈 。 太 祖 並 以 琳 、 瑀 為 司 空 軍 謀 祭 酒 , 管 記 室, 〔 一 〕 軍 國 書 檄 , 多 琳 、 瑀 所 作 也 。 〔 二 〕 琳 徙 門 下督 , 瑀 為 倉 曹 掾 屬 。

〔 一 〕   文 士 傳 曰 : 太 祖 雅 聞 瑀 名 ,辟 之 , 不 應 , 連 見 偪 促 , 乃 逃 入 山 中 。 太 祖 使 人 焚 山 ,得 瑀 , 送 至 , 召 入 。 太 祖 時 征 長 安 , 大 延 賓 客 , 怒 瑀 不與 語 , 使 就 技 人 列 。 瑀 善 解 音 , 能 鼓 琴 , 遂 撫 弦 而 歌 ,因 造 歌 曲 曰 : 「 奕 奕 天 門 開 , 大 魏 應 期 運 。 青 蓋 巡 九 州, 在 東 西 人 怨 。 士 為 知 己 死 , 女 為 悅 者 玩 。 恩 義 苟 敷 暢, 他 人 焉 能 亂 ? 」 為 曲 既 捷 , 音 聲 殊 妙 , 當 時 冠 坐 , 太祖 大 悅 。 臣 松 之 案 魚 氏 典 略 、 摯 虞 文 章 志 並 云 瑀 建 安 初 辭 疾 避 役 , 不 為 曹 洪 屈 。 得 太 祖 召 , 即 投 杖 而 起 。 不 得有 逃 入 山 中 , 焚 之 乃 出 之 事 也 。 又 典 略 載 太 祖 初 征 荊 州, 使 瑀 作 書 與 劉 備 , 及 征 馬 超 , 又 使 瑀 作 書 與 韓 遂 , 此二 書 今 具 存 。 至 長 安 之 前 , 遂 等 破 走 , 太 祖 始 以 十 六 年得 入 關 耳 。 而 張 騭 云 初 得 瑀 時 太 祖 在 長 安 , 此 又 乖 戾 。瑀 以 十 七 年 卒 , 太 祖 十 八 年 策 為 魏 公 , 而 云 瑀 歌 舞 辭 稱「 大 魏 應 期 運 」 , 愈 知 甚 妄 。 又 其 辭 云 「 他 人 焉 能 亂 」, 了 不 成 語 。 瑀 之 吐 屬 , 必 不 如 此 。

〔 二 〕   典 略 曰 : 琳 作 諸 書 及 檄 , 草 成 呈 太 祖 。 太 祖 先 苦 頭 風 , 是 日 疾 發 , 臥 讀 琳 所 作 , 翕 然 而 起 曰 : 「 此 愈 我 病 。 」 數 加 厚 賜 。 太 祖 嘗 使 瑀 作 書 與 韓 遂 , 時 太 祖 適 近 出 , 瑀 隨 從 , 因 於 馬 上 具 草 , 書 成 呈 之 。 太 祖 攬 筆 欲 有 所 定 , 而 竟 不 能 增 損 。

    瑒 、 楨 各 被 太 祖 辟 , 為 丞 相 掾 屬 。 瑒 轉 為 平 原 侯 庶 子 , 後 為 五 官 將 文 學 。 〔 一 〕 楨 以 不 敬 被 刑 , 刑 竟 署 吏 。 〔 二 〕 咸 著 文 賦 數 十 篇 。

〔 一 〕   華 嶠 漢 書 曰 : 瑒 祖 奉 , 字 世 叔 。 才 敏 善 諷 誦 , 故 世 稱 「 應 世 叔 讀 書 , 五 行 俱 下 」 。著 後 序 十 餘 篇 , 為 世 儒 者 。 延 熹 中 , 至 司 隸 校 尉 。 子 劭 字 仲 遠 , 亦 博 學 多 識 , 尤 好 事 。 諸 所 撰 述 風 俗 通 等 , 凡 百 餘 篇 , 辭 雖 不 典 , 世 服 其 博 聞 。 續 漢 書 曰 : 劭 又 著 中 漢 輯 敘 、 漢 官 儀 及 禮 儀 故 事 , 凡 十 一 種 , 百 三 十 六 卷 。朝 廷 制 度 , 百 官 儀 式 , 所 以 不 亡 者 , 由 劭 記 之 。 官 至 泰 山 太 守 。 劭 弟 珣 , 字 季 瑜 , 司 空 掾 , 即 瑒 之 父 。

〔 二 〕   文 士 傳 曰 : 楨 父 名 梁 , 字 曼 山 , 一 名 恭 。 少 有 清 才 , 以 文 學 見 貴 , 終 於 野 王 令 。 典 略 曰 : 文 帝 嘗 賜 楨 廓 落 帶 , 其 後 師 死 , 欲 借 取 以 為 像 ,因 書 嘲 楨 云 : 「 夫 物 因 人 為 貴 。 故 在 賤 者 之 手 , 不 御 至尊 之 側 。 今 雖 取 之 , 勿 嫌 其 不 反 也 。 」 楨 答 曰 ; 「 楨 聞 荊 山 之 璞 , 曜 元 后 之 寶 ; 隨 侯 之 珠 , 燭 眾 士 之 好 ; 南 垠 之 金 , 登 窈 窕 之 首 ; 鼲 貂 之 尾 , 綴 侍 臣 之 幘 : 此 四 寶 者, 伏 朽 石 之 下 , 潛 汙 泥 之 中 , 而 揚 光 千 載 之 上 , 發 彩 疇昔 之 外 , 亦 皆 未 能 初 自 接 於 至 尊 也 。 夫 尊 者 所 服 , 卑 者所 脩 也 ; 貴 者 所 御 , 賤 者 所 先 也 。 故 夏 屋 初 成 而 大 匠 先立 其 下 , 嘉 禾 始 熟 而 農 夫 先 嘗 其 粒 。 恨 楨 所 帶 , 無 他 妙飾 , 若 實 殊 異 , 尚 可 納 也 。 」 楨 辭 旨 巧 妙 皆 如 是 , 由 是 特 為 諸 公 子 所 親 愛 。 其 後 太 子 嘗 請 諸 文 學 , 酒 酣 坐 歡 ,命 夫 人 甄 氏 出 拜 。 坐 中 眾 人 咸 伏 , 而 楨 獨 平 視 。 太 祖 聞 之 , 乃 收 楨 , 減 死 輸 作 。

    瑀 以 十 七 年 卒 。 幹 、 琳 、 瑒 、 楨 二 十 二 年 卒 。 文 帝 書 與 元 城 令 吳 質 曰 : 「 昔 年 疾 疫 , 親 故 多 離 其 災 , 徐、 陳 、 應 、 劉 , 一 時 俱 逝 。 觀 古 今 文 人 , 類 不 護 細 行 ,鮮 能 以 名 節 自 立 。 而 偉 長 獨 懷 文 抱 質 , 恬 淡 寡 欲 , 有 箕 山 之 志 , 可 謂 彬 彬 君 子 矣 。 著 中 論 二 十 餘 篇 , 辭 義 典 雅, 足 傳 于 後 。 德 璉 常 斐 然 有 述 作 意 , 其 才 學 足 以 著 書 ,美 志 不 遂 , 良 可 痛 惜 ! 孔 璋 章 表 殊 健 , 微 為 繁 富 。 公 幹 有 逸 氣 , 但 未 遒 耳 。 元 瑜 書 記 翩 翩 , 致 足 樂 也 。 仲 宣 獨自 善 於 辭 賦 , 惜 其 體 弱 , 不 起 其 文 ; 至 於 所 善 , 古 人 無以 遠 過 也 。 昔 伯 牙 絕 絃 於 鍾 期 , 仲 尼 覆 醢 于 子 路 , 痛 知 音 之 難 遇 , 傷 門 人 之 莫 逮 也 。 諸 子 但 為 未 及 古 人 , 自 一 時 之 雋 也 。 〔 一 〕 」

〔 一 〕   典 論 曰 : 今 之 文 人 , 魯 國 孔 融 、 廣 陵 陳 琳 、 山 陽 王 粲 、 北 海 徐 幹 、 陳 留 阮 瑀 、 汝 南 應 瑒 、 東 平 劉 楨 , 斯 七 子 者 , 於 學 無 所 遺 , 於 辭 無 所 假, 咸 自 以 騁 騏 驥 於 千 里 , 仰 齊 足 而 並 馳 。 粲 長 於 辭 賦 。幹 時 有 逸 氣 , 然 非 粲 匹 也 。 如 粲 之 初 征 、 登 樓 、 槐 賦 、征 思 , 幹 之 玄 猿 、 漏 卮 、 圓 扇 、 橘 賦 , 雖 張 、 蔡 不 過 也, 然 於 他 文 未 能 稱 是 。 琳 、 瑀 之 章 表 書 記 , 今 之 雋 也 。應 瑒 和 而 不 壯 ; 劉 楨 壯 而 不 密 。 孔 融 體 氣 高 妙 , 有 過 人 者 , 然 不 能 持 論 , 理 不 勝 辭 , 至 於 雜 以 嘲 戲 ; 及 其 所 善, 揚 、 班 之 儔 也 。

    自 潁 川 邯 鄲 淳 、 〔 一 〕 繁 欽 、 繁, (音 婆 )。 〔 二 〕 陳 留 路 粹 、 〔 三 〕 沛 國 丁 儀 、 丁 廙、 弘 農 楊 脩 、 河 內 苟 緯 等 , 亦 有 文 采 , 而 不 在 此 七 人 之 例 。 〔 四 〕

〔 一 〕   魏 略 曰 : 淳 一 名 竺 , 字 子 叔。 博 學 有 才 章 , 又 善 蒼 、 雅 、 蟲 、 篆 、 許 氏 字 指 。 初 平 時 , 從 三 輔 客 荊 州 。 荊 州 內 附 , 太 祖 素 聞 其 名 , 召 與 相見 , 甚 敬 異 之 。 時 五 官 將 博 延 英 儒 , 亦 宿 聞 淳 名 , 因 啟 淳 欲 使 在 文 學 官 屬 中 。 會 臨 菑 侯 植 亦 求 淳 , 太 祖 遣 淳 詣 植 。 植 初 得 淳 甚 喜 , 延 入 坐 , 不 先 與 談 。 時 天 暑 熱 , 植 因 呼 常 從 取 水 自 澡 訖 , 傅 粉 。 遂 科 頭 拍 袒 , 胡 舞 五 椎 鍛, 跳 丸 擊 劍 , 誦 俳 優 小 說 數 千 言 訖 , 謂 淳 曰 : 「 邯 鄲 生何 如 邪 ? 」 於 是 乃 更 著 衣 幘 , 整 儀 容 , 與 淳 評 說 混 元 造化 之 端 , 品 物 區 別 之 意 , 然 後 論 羲 皇 以 來 賢 聖 名 臣 烈 士 優 劣 之 差 , 次 頌 古 今 文 章 賦 誄 及 當 官 政 事 宜 所 先 後 , 又論 用 武 行 兵 倚 伏 之 勢 。 乃 命 廚 宰 , 酒 炙 交 至 , 坐 席 默 然, 無 與 伉 者 。 及 暮 , 淳 歸 , 對 其 所 知 歎 植 之 材 , 謂 之 「天 人 」 。 而 於 時 世 子 未 立 。 太 祖 俄 有 意 於 植 , 而 淳 屢 稱 植 材 。 由 是 五 官 將 頗 不 悅 。 及 黃 初 初 , 以 淳 為 博 士 給 事 中 。 淳 作 投 壺 賦 千 餘 言 奏 之 , 文 帝 以 為 工 , 賜 帛 千 匹 。

〔 二 〕   典 略 曰 : 欽 字 休 伯 , 以 文 才 機 辯 , 少 得 名 於 汝 、 潁 。 欽 既 長 於 書 記 , 又 善 為 詩 賦 。其 所 與 太 子 書 , 記 喉 轉 意 , 率 皆 巧 麗 。 為 丞 相 主 簿 。 建安 二 十 三 年 卒 。

〔 三 〕   典 略 曰 : 粹 字 文 蔚 , 少 學 於 蔡 邕 。 初 平 中 , 隨 車 駕 至 三 輔 。 建 安 初 , 以 高 才 與 京 兆嚴 像 擢 拜 尚 書 郎 。 像 以 兼 有 文 武 , 出 為 揚 州 刺 史 。 粹 後為 軍 謀 祭 酒 , 與 陳 琳 、 阮 瑀 等 典 記 室 。 及 孔 融 有 過 , 太祖 使 粹 為 奏 , 承 指 數 致 融 罪 , 其 大 略 言 : 「 融 昔 在 北 海, 見 王 室 不 寧 , 招 合 徒 眾 , 欲 圖 不 軌 , 言 『 我 大 聖 之 後也 , 而 滅 於 宋 。 有 天 下 者 何 必 卯 金 刀 』 ? 」 又 云 : 「 融為 九 列 , 不 遵 朝 儀 , 禿 巾 微 行 , 唐 突 宮 掖 。 又 與 白 衣 禰 衡 言 論 放 蕩 , 衡 與 融 更 相 贊 揚 。 衡 謂 融 曰 : 『 仲 尼 不 死也 。 』 融 答 曰 : 『 顏 淵 復 生 。 』 」 凡 說 融 諸 如 此 輩 , 辭 語 甚 多 。 融 誅 之 後 , 人 睹 粹 所 作 , 無 不 嘉 其 才 而 畏 其 筆也 。 至 十 九 年 , 粹 轉 為 祕 書 令 , 從 大 軍 至 漢 中 , 坐 違 禁 賤 請 驢 伏 法 。 太 子 素 與 粹 善 , 聞 其 死 , 為 之 歎 惜 。 及 即帝 位 , 特 用 其 子 為 長 史 。 魚 豢 曰 : 尋 省 往 者 , 魯 連 、 鄒 陽 之 徒 , 援 譬 引 類 , 以 解 締 結 , 誠 彼 時 文 辯 之 雋 也 。 今 覽 王 、 繁 、 阮 、 陳 、 路 諸 人 前 後 文 旨 , 亦 何 昔 不 若 哉 ?其 所 以 不 論 者 , 時 世 異 耳 。 余 又 竊 怪 其 不 甚 見 用 , 以 問 大 鴻 臚 卿 韋 仲 將 。 仲 將 云 : 「 仲 宣 傷 於 肥 , 休 伯 都 無 格 檢 , 元 瑜 病 於 體 弱 , 孔 璋 實 自 麤 疏 , 文 尉 性 頗 忿 鷙 ,如 是 彼 為 , 非 徒 以 脂 燭 自 煎 糜 也 , 其 不 高 蹈 , 蓋 有 由 矣。 然 君 子 不 責 備 于 一 人 , 譬 之 朱 漆 , 雖 無 楨 幹 , 其 為 光 澤 亦 壯 觀 也 。 」

〔 四 〕   儀 、 廙 、 脩 事 , 並 在 陳 思 王 傳 。 荀 勖 文 章 敘 錄 曰 : 緯 字 公 高 。 少 喜 文 學 。 建 安 中 ,召 署 軍 謀 掾 、 魏 太 子 庶 子 , 稍 遷 至 散 騎 常 侍 、 越 騎 校 尉。 年 四 十 二 , 黃 初 四 年 卒 。

    瑒 弟 璩 , 璩 子 貞 , 咸 以 文 章 顯 。 璩 官 至 侍 中 。 貞咸 熙 中 參 相 國 軍 事 。 〔 一 〕

〔 一 〕   文 章 敘 錄 曰 : 璩 字 休 璉 , 博 學 好 屬 文 , 善 為 書 記 。 文 、 明 帝 世 , 歷 官 散 騎 常 侍 。 齊 王 即 位 , 稍 遷 侍 中 、 大 將 軍 長 史 。 曹 爽 秉 政 , 多 違 法 度, 璩 為 詩 以 諷 焉 。 其 言 雖 頗 諧 合 , 多 切 時 要 , 世 共 傳 之。 復 為 侍 中 , 典 著 作 。 嘉 平 四 年 卒 , 追 贈 衛 尉 。 貞 字 吉 甫 , 少 以 才 聞 , 能 談 論 。 正 始 中 , 夏 侯 玄 盛 有 名 勢 , 貞 嘗 在 玄 坐 作 五 言 詩 , 玄 嘉 玩 之 。 舉 高 第 , 歷 顯 位 。 晉 武 帝 為 撫 軍 大 將 軍 , 以 貞 參 軍 事 。 晉 室 踐 阼 , 遷 太 子 中 庶子 、 散 騎 常 侍 。 又 以 儒 學 與 太 尉 荀 顗 撰 定 新 禮 , 事 未 施 行 。 泰 始 五 年 卒 。 貞 弟 純 。 純 子 紹 , 永 嘉 中 為 黃 門 侍 郎, 為 司 馬 越 所 殺 。 純 弟 秀 。 秀 子 詹 , 鎮 南 大 將 軍 、 江 州 刺 史 。

    瑀 子 籍 , 才 藻 艷 逸 , 而 倜 儻 放 蕩 , 行 己 寡 欲 , 以 莊 周 為 模 則 。 官 至 步 兵 校 尉 。 〔 一 〕

〔 一 〕   籍 字 嗣 宗 。 魏 氏 春 秋 曰 : 籍 曠 達 不 羈 , 不 拘 禮 俗 。 性 至 孝 , 居 喪 雖 不 率 常 檢 , 而 毀 幾 至 滅 性 。 兗 州 刺 史 王 昶 請 與 相 見 , 終 日 不 得 與 言 , 昶 歎 賞 之 , 自 以 不 能 測 也 。 太 尉 蔣 濟 聞 而 辟 之 , 後 為 尚 書 郎 、 曹 爽 參 軍 , 以 疾 歸 田 里 。 歲 餘 , 爽 誅 , 太 傅 及 大 將 軍 乃 以 為 從 事 中 郎 。 後 朝 論 以 其 名 高 , 欲 顯 崇 之 , 籍 以 世 多 故 , 祿 仕 而 已 , 聞 步 兵 校 尉 缺 , 廚 多 美 酒 , 營 人 善 釀 酒 , 求 為 校 尉 , 遂 縱 酒 昏 酣 , 遺 落 世 事 。 嘗 登 廣 武 ,觀 楚 、 漢 戰 處 , 乃 歎 曰 : 「 時 無 英 才 , 使 豎 子 成 名 乎 !」 時 率 意 獨 駕 , 不 由 徑 路 , 車 跡 所 窮 , 輒 慟 哭 而 反 。 籍少 時 嘗 遊 蘇 門 山 , 蘇 門 山 有 隱 者 , 莫 知 名 姓 , 有 竹 實 數斛 、 臼 杵 而 已 。 籍 從 之 , 與 談 太 古 無 為 之 道 , 及 論 五 帝 三 王 之 義 , 蘇 門 生 蕭 然 曾 不 經 聽 。 籍 乃 對 之 長 嘯 , 清 韻響 亮 , 蘇 門 生 逌 爾 而 笑 。 籍 既 降 , 蘇 門 生 亦 嘯 , 若 鸞 鳳 之 音 焉 。 至 是 , 籍 乃 假 蘇 門 先 生 之 論 以 寄 所 懷 。 其 歌 曰: 「 日 沒 不 周 西 , 月 出 丹 淵 中 , 陽 精 蔽 不 見 , 陰 光 代 為 雄 。 亭 亭 在 須 臾 , 厭 厭 將 復 隆 。 富 貴 俯 仰 間 , 貧 賤 何 必終 。 」 又 歎 曰 : 「 天 地 解 兮 六 合 開 , 星 辰 隕 兮 日 月 頹 ,我 騰 而 上 將 何 懷 ? 」 籍 口 不 論 人 過 , 而 自 然 高 邁 , 故 為 禮 法 之 士 何 曾 等 深 所 讎 疾 。 大 將 軍 司 馬 文 王 常 保 持 之 ,卒 以 壽 終 。 子 渾 字 長 成 。 世 語 曰 : 渾 以 閒 澹 寡 欲 , 知 名 京 邑 。 為 太 子 庶 子 。 早 卒 。

    時 又 有 譙 郡 嵇 康 , 文 辭 壯 麗 , 好 言 老 、 莊 , 而 尚奇 任 俠 。 至 景 元 中 , 坐 事 誅 。 〔 一 〕

〔 一 〕   康 字 叔 夜 。 案 嵇 氏 譜 : 康 父 昭 , 字 子 遠 , 督 軍 糧 治 書 侍 御 史 。 兄 喜 , 字 公 穆 , 晉 揚州 刺 史 、 宗 正 。 喜 為 康 傳 曰 ; 「 家 世 儒 學 , 少 有 雋 才 ,曠 邁 不 群 , 高 亮 任 性 , 不 脩 名 譽 , 寬 簡 有 大 量 。 學 不 師授 , 博 洽 多 聞 , 長 而 好 老 、 莊 之 業 , 恬 靜 無 欲 。 性 好 服食 , 嘗 採 御 上 藥 。 善 屬 文 論 , 彈 琴 詠 詩 , 自 足 於 懷 抱 之中 。 以 為 神 仙 者 , 稟 之 自 然 , 非 積 學 所 致 。 至 於 導 養 得 理 , 以 盡 性 命 , 若 安 期 、 彭 祖 之 倫 , 可 以 善 求 而 得 也 ;著 養 生 篇 。 知 自 厚 者 所 以 喪 其 所 生 , 其 求 益 者 必 失 其 性, 超 然 獨 達 , 遂 放 世 事 , 縱 意 於 塵 埃 之 表 。 撰 錄 上 古 以來 聖 賢 、 隱 逸 、 遁 心 、 遺 名 者 , 集 為 傳 贊 , 自 混 沌 至 于管 寧 , 凡 百 一 十 有 九 人 , 蓋 求 之 於 宇 宙 之 內 , 而 發 之 乎 千 載 之 外 者 矣 。 故 世 人 莫 得 而 名 焉 。 」 虞 預 晉 書 曰 : 康 家 本 姓 奚 , 會 稽 人 。 先 自 會 稽 遷 於 譙 之 銍 縣 , 改 為 嵇 氏, 取 「 嵇 」 字 之 上 , 〔 加 〕 「 山 」 以 為 姓 , 蓋 以 志 其 本也 。 一 曰 銍 有 嵇 山 , 家 於 其 側 , 遂 氏 焉 。 魏 氏 春 秋 曰 :康 寓 居 河 內 之 山 陽 縣 , 與 之 游 者 , 未 嘗 見 其 喜 慍 之 色 。與 陳 留 阮 籍 、 河 內 山 濤 、 河 南 向 秀 、 籍 兄 子 咸 、 琅 邪 王 戎 、 沛 人 劉 伶 相 與 友 善 , 遊 於 竹 林 , 號 為 七 賢 。 鍾 會 為大 將 軍 所 昵 , 聞 康 名 而 造 之 。 會 , 名 公 子 , 以 才 能 貴 幸, 乘 肥 衣 輕 , 賓 從 如 雲 。 康 方 箕 踞 而 鍛 , 會 至 , 不 為 之禮 。 康 問 會 曰 : 「 何 所 聞 而 來 ? 何 所 見 而 去 ? 」 會 曰 :「 有 所 聞 而 來 , 有 所 見 而 去 。 」 會 深 銜 之 。 大 將 軍 嘗 欲 辟 康 。 康 既 有 絕 世 之 言 , 又 從 子 不 善 , 避 之 河 東 , 或 云 避 世 。 及 山 濤 為 選 曹 郎 , 舉 康 自 代 , 康 答 書 拒 絕 , 因 自說 不 堪 流 俗 , 而 非 薄 湯 、 武 。 大 將 軍 聞 而 怒 焉 。 初 , 康 與 東 平 呂 昭 子 巽 及 巽 弟 安 親 善 。 會 巽 淫 安 妻 徐 氏 , 而 誣安 不 孝 , 囚 之 。 安 引 康 為 證 , 康 義 不 負 心 , 保 明 其 事 ,安 亦 至 烈 , 有 濟 世 志 力 。 鍾 會 勸 大 將 軍 因 此 除 之 , 遂 殺 安 及 康 。 康 臨 刑 自 若 , 援 琴 而 鼓 , 既 而 歎 曰 : 「 雅 音 於 是 絕 矣 ! 」 時 人 莫 不 哀 之 。 初 , 康 採 藥 於 汲 郡 共 北 山 中, 見 隱 者 孫 登 。 康 欲 與 之 言 , 登 默 然 不 對 。 踰 時 將 去 ,康 曰 : 「 先 生 竟 無 言 乎 ? 」 登 乃 曰 : 「 子 才 多 識 寡 , 難乎 免 於 今 之 世 。 」 及 遭 呂 安 事 , 為 詩 自 責 曰 : 「 欲 寡 其過 , 謗 議 沸 騰 。 性 不 傷 物 , 頻 致 怨 憎 。 昔 慚 柳 下 。 今 愧 孫 登 。 內 負 宿 心 , 外 赧 良 朋 。 」 康 所 著 諸 文 論 六 七 萬 言, 皆 為 世 所 玩 詠 。 康 別 傳 云 : 孫 登 謂 康 曰 : 「 君 性 烈 而 才 雋 , 其 能 免 乎 ? 」 稱 康 臨 終 之 言 曰 : 「 袁 孝 尼 嘗 從 吾學 廣 陵 散 , 吾 每 固 之 不 與 。 廣 陵 散 於 今 絕 矣 ! 」 與 盛 所 記 不 同 。 又 晉 陽 秋 云 : 康 見 孫 登 , 登 對 之 長 嘯 , 踰 時 不言 。 康 辭 還 , 曰 : 「 先 生 竟 無 言 乎 ? 」 登 曰 : 「 惜 哉 !」 此 二 書 皆 孫 盛 所 述 , 而 自 為 殊 異 如 此 。 康 集 目 錄 曰 :登 字 公 和 , 不 知 何 許 人 , 無 家 屬 , 於 汲 縣 北 山 土 窟 中 得之 。 夏 則 編 草 為 裳 , 冬 則 被 髮 自 覆 。 好 讀 易 鼓 琴 , 見 者 皆 親 樂 之 。 每 所 止 家 , 輒 給 其 衣 服 食 飲 , 得 無 辭 讓 。 世語 曰 : 毌 丘 儉 反 , 康 有 力 , 且 欲 起 兵 應 之 , 以 問 山 濤 ,濤 曰 : 「 不 可 。 」 儉 亦 已 敗 。 臣 松 之 案 本 傳 云 康 以 景 元 中 坐 事 誅 , 而 干 寶 、 孫 盛 、 習 鑿 齒 諸 書 , 皆 云 正 元 二 年, 司 馬 文 王 反 自 樂 嘉 , 殺 嵇 康 、 呂 安 。 蓋 緣 世 語 云 康 欲舉 兵 應 毌 丘 儉 , 故 謂 破 儉 便 應 殺 康 也 。 其 實 不 然 。 山 濤 為 選 官 , 欲 舉 康 自 代 , 康 書 告 絕 , 事 之 明 審 者 也 。 案 濤 行 狀 , 濤 始 以 景 元 二 年 除 吏 部 郎 耳 。 景 元 與 正 元 相 較 七 八 年 , 以 濤 行 狀 檢 之 , 如 本 傳 為 審 。 又 鍾 會 傳 亦 云 會 作司 隸 校 尉 時 誅 康 ; 會 作 司 隸 , 景 元 中 也 。 干 寶 云 呂 安 兄巽 善 於 鍾 會 , 巽 為 相 國 掾 , 俱 有 寵 於 司 馬 文 王 , 故 遂 抵安 罪 。 尋 文 王 以 景 元 四 年 鍾 、 鄧 平 蜀 後 , 始 授 相 國 位 ;若 巽 為 相 國 掾 時 陷 安 , 焉 得 以 破 毌 丘 儉 年 殺 嵇 、 呂 ? 此又 干 寶 疏 謬 , 自 相 違 伐 也 。 康 子 紹 , 字 延 祖 , 少 知 名 。山 濤 啟 以 為 祕 書 郎 , 稱 紹 平 簡 溫 敏 , 有 文 思 , 又 曉 音 ,當 成 濟 者 。 帝 曰 ; 「 紹 如 此 , 便 可 以 為 丞 , 不 足 復 為 郎 也 。 」 遂 歷 顯 位 。 晉 諸 公 贊 曰 : 紹 與 山 濤 子 簡 、 弘 農 楊 準 同 好 友 善 , 而 紹 最 有 忠 正 之 情 。 以 侍 中 從 惠 帝 北 伐 成 都 王 , 王 師 敗 績 , 百 官 皆 走 , 惟 紹 獨 以 身 扞 衛 , 遂 死 於帝 側 。 故 累 見 褒 崇 , 追 贈 太 尉 , 諡 曰 忠 穆 公 。

    景 初 中 , 下 邳 桓 威 出 自 孤 微 , 年 十 八 而 著 渾 輿 經, 依 道 以 見 意 。 從 齊 國 門 下 書 佐 、 司 徒 署 吏 , 後 為 安 成令 。

    吳 質 , 濟 陰 人 , 以 文 才 為 文 帝 所 善 , 官 至 振 威 將 軍 , 假 節 都 督 河 北 諸 軍 事 , 封 列 侯 。 〔 一 〕

〔 一 〕   魏 略 曰 : 質 字 季 重 , 以 才 學 通 博 , 為 五 官 將 及 諸 侯 所 禮 愛 ; 質 亦 善 處 其 兄 弟 之 間 ,若 前 世 樓 君 卿 之 游 五 侯 矣 。 及 河 北 平 定 ( 大 將 軍 ) 〔 五官 將 〕 為 世 子 , 質 與 劉 楨 等 並 在 坐 席 。 楨 坐 譴 之 際 , 質出 為 朝 歌 長 , 後 遷 元 城 令 。 其 後 大 軍 西 征 , 太 子 南 在 孟 津 小 城 , 與 質 書 曰 : 「 季 重 無 恙 ! 途 路 雖 局 , 官 守 有 限, 願 言 之 懷 , 良 不 可 任 。 足 下 所 治 僻 左 , 書 問 致 簡 , 益 用 增 勞 。 每 念 昔 日 南 皮 之 游 , 誠 不 可 忘 。 既 妙 思 六 經 ,逍 遙 百 氏 , 彈 棋 閒 設 , 終 以 博 弈 , 高 談 娛 心 , 哀 箏 順 耳。 馳 騖 北 場 , 旅 食 南 館 , 浮 甘 瓜 於 清 泉 , 沈 朱 李 於 寒 水。 皦 日 既 沒 , 繼 以 朗 月 , 同 乘 並 載 , 以 游 後 園 , 輿 輪 徐 動 , 賓 從 無 聲 , 清 風 夜 起 , 悲 笳 微 吟 , 樂 往 哀 來 , 淒 然 傷 懷 。 余 顧 而 言 , 茲 樂 難 常 , 足 下 之 徒 , 咸 以 為 然 。 今果 分 別 , 各 在 一 方 。 元 瑜 長 逝 , 化 為 異 物 , 每 一 念 至 ,何 時 可 言 ? 方 今 蕤 賓 紀 辰 , 景 風 扇 物 , 天 氣 和 暖 , 眾 果 具 繁 。 時 駕 而 游 , 北 遵 河 曲 , 從 者 鳴 笳 以 啟 路 , 文 學 託 乘 於 後 車 , 節 同 時 異 , 物 是 人 非 , 我 勞 如 何 ! 今 遣 騎 到 鄴 , 故 使 枉 道 相 過 。 行 矣 , 自 愛 ! 」 二 十 三 年 , 太 子 又 與 質 書 曰 : 「 歲 月 易 得 , 別 來 行 復 四 年 。 三 年 不 見 , 東 山 猶 歎 其 遠 , 況 乃 過 之 , 思 何 可 支 ? 雖 書 疏 往 反 , 未 足解 其 勞 結 。 昔 年 疾 疫 , 親 故 多 離 其 災 , 徐 、 陳 、 應 、 劉, 一 時 俱 逝 , 痛 何 可 言 邪 ! 昔 日 游 處 , 行 則 同 輿 , 止 則 接 席 , 何 嘗 須 臾 相 失 ! 每 至 觴 酌 流 行 , 絲 竹 並 奏 , 酒 酣 耳 熱 , 仰 而 賦 詩 。 當 此 之 時 , 忽 然 不 自 知 樂 也 。 謂 百 年 己 分 , 長 共 相 保 , 何 圖 數 年 之 間 , 零 落 略 盡 , 言 之 傷 心。 頃 撰 其 遺 文 , 都 為 一 集 。 觀 其 姓 名 , 已 為 鬼 錄 , 追 思 昔 游 , 猶 在 心 目 , 而 此 諸 子 化 為 糞 壤 , 可 復 道 哉 ! 觀 古今 文 人 , 類 不 護 細 行 , 鮮 能 以 名 節 自 立 。 而 偉 長 獨 懷 文 抱 質 , 恬 淡 寡 欲 , 有 箕 山 之 志 , 可 謂 彬 彬 君 子 矣 。 著 中論 二 十 餘 篇 , 成 一 家 之 業 , 辭 義 典 雅 , 足 傳 於 後 , 此 子 為 不 朽 矣 。 德 璉 常 斐 然 有 述 作 意 , 才 學 足 以 著 書 , 美 志不 遂 , 良 可 痛 惜 。 閒 歷 觀 諸 子 之 文 , 對 之 抆 淚 , 既 痛 逝 者 , 行 自 念 也 。 孔 璋 章 表 殊 健 , 微 為 繁 富 。 公 幹 有 逸 氣, 但 未 遒 耳 , 至 其 五 言 詩 , 妙 絕 當 時 。 元 瑜 書 記 翩 翩 ,致 足 樂 也 。 仲 宣 獨 自 善 於 辭 賦 , 惜 其 體 弱 , 不 足 起 其 文, 至 於 所 善 , 古 人 無 以 遠 過 也 。 昔 伯 牙 絕 絃 於 鍾 期 , 仲 尼 覆 醢 於 子 路 , 愍 知 音 之 難 遇 , 傷 門 人 之 莫 逮 也 。 諸 子 但 為 未 及 古 人 , 自 一 時 之 雋 也 , 今 之 存 者 已 不 逮 矣 。 後生 可 畏 , 來 者 難 誣 , 然 吾 與 足 下 不 及 見 也 。 行 年 已 長 大, 所 懷 萬 端 , 時 有 所 慮 , 至 乃 通 夕 不 瞑 。 何 時 復 類 昔 日! 已 成 老 翁 , 但 未 白 頭 耳 。 光 武 言 『 年 已 三 十 , 在 軍 十年 , 所 更 非 一 』 , 吾 德 雖 不 及 , 年 與 之 齊 。 以 犬 羊 之 質, 服 虎 豹 之 文 , 無 眾 星 之 明 , 假 日 月 之 光 , 動 見 觀 瞻 ,何 時 易 邪 ? 恐 永 不 復 得 為 昔 日 游 也 。 少 壯 真 當 努 力 , 年一 過 往 , 何 可 攀 援 ? 古 人 思 秉 燭 夜 游 , 良 有 以 也 。 頃 何 以 自 娛 ? 頗 復 有 所 造 述 不 ? 東 望 於 邑 , 裁 書 敘 心 。 」 臣松 之 以 本 傳 雖 略 載 太 子 此 書 , 美 辭 多 被 刪 落 , 今 故 悉 取 魏 略 所 述 以 備 其 文 。 太 子 即 王 位 , 又 與 質 書 曰 : 「 南 皮之 游 , 存 者 三 人 , 烈 祖 龍 飛 , 或 將 或 侯 。 今 惟 吾 子 , 棲 遲 下 仕 , 從 我 游 處 , 獨 不 及 門 。 瓶 罄 罍 恥 , 能 無 懷 愧 。路 不 云 遠 , 今 復 相 聞 。 」 初 , 曹 真 、 曹 休 亦 與 質 等 俱 在 渤 海 游 處 , 時 休 、 真 亦 以 宗 親 並 受 爵 封 , 出 為 列 將 , 而質 故 為 長 史 。 王 顧 質 有 望 , 故 稱 二 人 以 慰 之 。 始 質 為 單 家 , 少 游 遨 貴 戚 間 , 蓋 不 與 鄉 里 相 沈 浮 。 故 雖 已 出 官 ,本 國 猶 不 與 之 士 名 。 及 魏 有 天 下 , 文 帝 徵 質 , 與 車 駕 會 洛 陽 。 到 , 拜 北 中 郎 將 , 封 列 侯 , 使 持 節 督 幽 、 并 諸 軍事 , 治 信 都 。 太 和 中 , 入 朝 。 質 自 以 不 為 本 郡 所 饒 , 謂 司 徒 董 昭 曰 : 「 我 欲 溺 鄉 里 耳 。 」 昭 曰 : 「 君 且 止 , 我年 八 十 , 不 能 老 為 君 溺 攢 也 。 」 世 語 曰 : 魏 王 嘗 出 征 ,世 子 及 臨 菑 侯 植 並 送 路 側 。 植 稱 述 功 德 , 發 言 有 章 , 左右 屬 目 , 王 亦 悅 焉 。 世 子 悵 然 自 失 , 吳 質 耳 曰 : 「 王 當 行 , 流 涕 可 也 。 」 及 辭 , 世 子 泣 而 拜 , 王 及 左 右 咸 歔 欷, 於 是 皆 以 植 辭 多 華 , 而 誠 心 不 及 也 。 質 別 傳 曰 : 帝 嘗 召 質 及 曹 休 歡 會 , 命 郭 后 出 見 質 等 。 帝 曰 : 「 卿 仰 諦 視之 。 」 其 至 親 如 此 。 質 黃 初 五 年 朝 京 師 , 詔 上 將 軍 及 特進 以 下 皆 會 質 所 , 大 官 給 供 具 。 酒 酣 , 質 欲 盡 歡 。 時 上將 軍 曹 真 性 肥 , 中 領 軍 朱 鑠 性 瘦 , 質 召 優 , 使 說 肥 瘦 。真 負 貴 , 恥 見 戲 , 怒 謂 質 曰 : 「 卿 欲 以 部 曲 將 遇 我 邪 ?」 驃 騎 將 軍 曹 洪 、 輕 車 將 軍 王 忠 言 : 「 將 軍 必 欲 使 上 將軍 服 肥 , 即 自 宜 為 瘦 。 」 真 愈 恚 , 拔 刀 瞋 目 , 言 : 「 俳 敢 輕 脫 , 吾 斬 爾 。 」 遂 罵 坐 。 質 案 劍 曰 : 「 曹 子 丹 , 汝非 屠 几 上 肉 , 吳 質 吞 爾 不 搖 喉 , 咀 爾 不 搖 牙 , 何 敢 恃 勢 驕 邪 ? 」 鑠 因 起 曰 : 「 陛 下 使 吾 等 來 樂 卿 耳 , 乃 至 此 邪! 」 質 顧 叱 之 曰 : 「 朱 鑠 , 敢 壞 坐 ! 」 諸 將 軍 皆 還 坐 。鑠 性 急 , 愈 恚 , 還 拔 劍 斬 地 。 遂 便 罷 也 。 及 文 帝 崩 , 質 思 慕 作 詩 曰 : 「 愴 愴 懷 殷 憂 , 殷 憂 不 可 居 。 徙 倚 不 能 坐, 出 入 步 踟 躕 。 念 蒙 聖 主 恩 , 榮 爵 與 眾 殊 。 自 謂 永 終 身, 志 氣 甫 當 舒 。 何 意 中 見 棄 , 棄 我 歸 黃 壚 。 煢 煢 靡 所 恃, 淚 下 如 連 珠 。 隨 沒 無 所 益 , 身 死 名 不 書 。 慷 慨 自 僶 俛, 庶 幾 烈 丈 夫 。 」 太 和 四 年 , 入 為 侍 中 。 時 司 空 陳 群 錄尚 書 事 , 帝 初 親 萬 機 , 質 以 輔 弼 大 臣 , 安 危 之 本 , 對 帝 盛 稱 「 驃 騎 將 軍 司 馬 懿 , 忠 智 至 公 , 社 稷 之 臣 也 。 陳 群 從 容 之 士 , 非 國 相 之 才 , 處 重 任 而 不 親 事 。 」 帝 甚 納 之。 明 日 , 有 切 詔 以 督 責 群 , 而 天 下 以 司 空 不 如 長 文 , 即 群 , 言 無 實 也 。 質 其 年 夏 卒 。 質 先 以 怙 威 肆 行 , 諡 曰 醜 侯 。 質 子 應 仍 上 書 論 枉 , 至 正 元 中 乃 改 諡 威 侯 。 應 字 溫 舒 , 晉 尚 書 。 應 子 康 , 字 子 仲 , 知 名 於 時 , 亦 至 大 位 。

    衛 覬 字 伯 儒 , 河 東 安 邑 人 也 。 少 夙 成 , 以 才 學 稱。 太 祖 辟 為 司 空 掾 屬 , 除 茂 陵 令 、 尚 書 郎 。 太 祖 征 袁 紹, 而 劉 表 為 紹 援 , 關 中 諸 將 又 中 立 。 益 州 牧 劉 璋 與 表 有 隙 , 覬 以 治 書 侍 御 史 使 益 州 , 令 璋 下 兵 以 綴 表 軍 。 至 長安 , 道 路 不 通 , 覬 不 得 進 , 遂 留 鎮 關 中 。 時 四 方 大 有 還 民 , 關 中 諸 將 多 引 為 部 曲 , 覬 書 與 荀 彧 曰 : 「 關 中 膏 腴 之 地 , 頃 遭 荒 亂 , 人 民 流 入 荊 州 者 十 萬 餘 家 , 聞 本 土 安寧 , 皆 企 望 思 歸 。 而 歸 者 無 以 自 業 , 諸 將 各 競 招 懷 , 以 為 部 曲 。 郡 縣 貧 弱 , 不 能 與 爭 , 兵 家 遂 彊 。 一 旦 變 動 ,必 有 後 憂 。 夫 鹽 , 國 之 大 寶 也 , 自 亂 來 散 放 , 宜 如 舊 置 使 者 監 賣 , 以 其 直 益 巿 犁 牛 。 若 有 歸 民 , 以 供 給 之 。 勤 耕 積 粟 , 以 豐 殖 關 中 。 遠 民 聞 之 , 必 日 夜 競 還 。 又 使 司 隸 校 尉 留 治 關 中 以 為 之 主 , 則 諸 將 日 削 , 官 民 日 盛 , 此 彊 本 弱 敵 之 利 也 。 」 彧 以 白 太 祖 。 太 祖 從 之 , 始 遣 謁 者 僕 射 監 鹽 官 , 司 隸 校 尉 治 弘 農 。 關 中 服 從 , 乃 白 召 覬 還, 稍 遷 尚 書 。 〔 一 〕 魏 國 既 建 , 拜 侍 中 , 與 王 粲 並 典 制 度 。 文 帝 即 位 , 徙 為 尚 書 。 頃 之 , 還 漢 朝 為 侍 郎 , 勸 贊 禪 代 之 義 , 為 文 誥 之 詔 。 文 帝 踐 阼 , 復 為 尚 書 , 封 陽 吉 亭 侯 。

〔 一 〕   魏 書 曰 : 初 , 漢 朝 遷 移 , 臺 閣 舊 事 散 亂 。 自 都 許 之 後 , 漸 有 綱 紀 , 覬 以 古 義 多 所 正定 。 是 時 關 西 諸 將 , 外 雖 懷 附 , 內 未 可 信 。 司 隸 校 尉 鍾 繇 求 以 三 千 兵 入 關 , 外 託 討 張 魯 , 內 以 脅 取 質 任 。 太 祖 使 荀 彧 問 覬 , 覬 以 為 「 西 方 諸 將 , 皆 豎 夫 屈 起 , 無 雄 天 下 意 , 苟 安 樂 目 前 而 已 。 今 國 家 厚 加 爵 號 , 得 其 所 志 ,非 有 大 故 , 不 憂 為 變 也 。 宜 為 後 圖 。 若 以 兵 入 關 中 , 當 討 張 魯 , 魯 在 深 山 , 道 徑 不 通 , 彼 必 疑 之 ; 一 相 驚 動 ,地 險 眾 彊 , 殆 難 為 慮 ! 」 彧 以 覬 議 呈 太 祖 。 太 祖 初 善 之, 而 以 繇 自 典 其 任 , 遂 從 繇 議 。 兵 始 進 而 關 右 大 叛 , 太 祖 自 親 征 , 僅 乃 平 之 , 死 者 萬 計 。 太 祖 悔 不 從 覬 議 , 由 是 益 重 覬 。

    明 帝 即 位 , 進 封 閺 鄉 侯 , 三 百 戶 。 閺 ( 音 聞 )。 覬 奏 曰 : 「 九 章 之 律 , 自 古 所 傳 , 斷 定 刑 罪, 其 意 微 妙 。 百 里 長 吏 , 皆 宜 知 律 。 刑 法 者 , 國 家 之 所 貴 重 , 而 私 議 之 所 輕 賤 ; 獄 吏 者 , 百 姓 之 所 縣 命 , 而 選 用 者 之 所 卑 下 。 王 政 之 弊 , 未 必 不 由 此 也 。 請 置 律 博 士, 轉 相 教 授 。 」 事 遂 施 行 。 時 百 姓 凋 匱 而 役 務 方 殷 , 覬上 疏 曰 : 「 夫 變 情 厲 性 , 彊 所 不 能 , 人 臣 言 之 既 不 易 ,人 主 受 之 又 艱 難 。 且 人 之 所 樂 者 富 貴 顯 榮 也 , 所 惡 者 貧賤 死 亡 也 , 然 此 四 者 , 君 上 之 所 制 也 , 君 愛 之 則 富 貴 顯 榮 , 君 惡 之 則 貧 賤 死 亡 ; 順 指 者 愛 所 由 來 , 逆 意 者 惡 所 從 至 也 。 故 人 臣 皆 爭 順 指 而 避 逆 意 , 非 破 家 為 國 , 殺 身成 君 者 , 誰 能 犯 顏 色 , 觸 忌 諱 , 建 一 言 , 開 一 說 哉 ? 陛 下 留 意 察 之 , 則 臣 下 之 情 可 見 矣 。 今 議 者 多 好 悅 耳 , 其言 政 治 則 比 陛 下 於 堯 舜 , 其 言 征 伐 則 比 二 虜 於 貍 鼠 。 臣以 為 不 然 。 昔 漢 文 之 時 , 諸 侯 彊 大 , 賈 誼 累 息 以 為 至 危。 況 今 四 海 之 內 , 分 而 為 三 , 群 士 陳 力 , 各 為 其 主 。 其來 降 者 , 未 肯 言 舍 邪 就 正 , 咸 稱 迫 於 困 急 , 是 與 六 國 分 治 , 無 以 為 異 也 。 當 今 千 里 無 煙 , 遺 民 困 苦 , 陛 下 不 善留 意 , 將 遂 凋 弊 不 可 復 振 。 禮 , 天 子 之 器 必 有 金 玉 之 飾, 飲 食 之 肴 必 有 八 珍 之 味 , 至 於 凶 荒 , 則 徹 膳 降 服 。 然則 奢 儉 之 節 , 必 視 世 之 豐 約 也 。 武 皇 帝 之 時 , 後 宮 食 不 過 一 肉 , 衣 不 用 錦 繡 , 茵 蓐 不 緣 飾 , 器 物 無 丹 漆 , 用 能平 定 天 下 , 遺 福 子 孫 。 此 皆 陛 下 之 所 親 覽 也 。 當 今 之 務, 宜 君 臣 上 下 , 並 用 籌 策 , 計 校 府 庫 , 量 入 為 出 。 深 思 句 踐 滋 民 之 術 , 由 恐 不 及 , 而 尚 方 所 造 金 銀 之 物 , 漸 更增 廣 , 工 役 不 輟 , 侈 靡 日 崇 , 帑 藏 日 竭 。 昔 漢 武 信 求 神 仙 之 道 , 謂 當 得 雲 表 之 露 以 餐 玉 屑 , 故 立 仙 掌 以 承 高 露。 陛 下 通 明 , 每 所 非 笑 。 漢 武 有 求 於 露 , 而 由 尚 見 非 ,陛 下 無 求 於 露 而 空 設 之 ; 不 益 於 好 而 糜 費 功 夫 , 誠 皆 聖 慮 所 宜 裁 制 也 。 」 覬 歷 漢 、 魏 , 時 獻 忠 言 , 率 如 此 。

    受 詔 典 著 作 , 又 為 魏 官 儀 , 凡 所 撰 述 數 十 篇 。 好古 文 、 鳥 篆 、 隸 草 , 無 所 不 善 。 建 安 末 , 尚 書 右 丞 河 南 潘 勖 , 〔 一 〕 黃 初 時 , 散 騎 常 侍 河 內 王 象 , 亦 與 覬 並 以 文 章 顯 。 〔 二 〕 覬 薨 , 諡 曰 敬 侯 。 子 瓘 嗣 。 瓘 咸 熙 中 為 鎮 西 將 軍 。 〔 三 〕

〔 一 〕   文 章 志 曰 : 勖 字 元 茂 , 初 名芝 , 改 名 勖 , 後 避 諱 。 或 曰 勖 獻 帝 時 為 尚 書 郎 , 遷 右 丞。 詔 以 勖 前 在 二 千 石 曹 , 才 敏 兼 通 , 明 習 舊 事 , 敕 并 領 本 職 , 數 加 特 賜 。 二 十 年 , 遷 東 海 相 。 未 發 , 留 拜 尚 書左 丞 。 其 年 病 卒 , 時 年 五 十 餘 。 魏 公 九 錫 策 命 , 勖 所 作也 。 勖 子 滿 , 平 原 太 守 , 亦 以 學 行 稱 。 滿 子 尼 , 字 正 叔。 尼 別 傳 曰 : 尼 少 有 清 才 , 文 辭 溫 雅 。 初 應 州 辟 , 後 以 父 老 歸 供 養 。 居 家 十 餘 年 , 父 終 , 晚 乃 出 仕 。 尼 嘗 贈 陸 機 詩 , 機 答 之 , 其 四 句 曰 : 「 猗 歟 潘 生 , 世 篤 其 藻 , 仰 儀 前 文 , 丕 隆 祖 考 。 」 位 終 太 常 。 尼 從 父 岳 , 字 安 仁 。岳 別 傳 曰 : 岳 美 姿 容 , 夙 以 才 穎 發 名 。 其 所 著 述 , 清 綺 絕 倫 。 為 黃 門 侍 郎 , 為 孫 秀 所 殺 。 尼 、 岳 文 翰 , 並 見 重 於 世 。 尼 從 子 滔 , 字 湯 仲 。 晉 諸 公 贊 : 滔 以 博 學 才 量 為名 。 永 嘉 末 , 為 河 南 尹 , 遇 害 。

〔 二 〕   王 象 事 別 見 楊 俊 傳 。

〔 三 〕   晉 陽 秋 曰 : 瓘 字 伯 玉 。 清 貞 有 名 理 , 少 為 傅 嘏 所 知 。 弱 冠 為 尚 書 郎 , 遂 歷 位 內 外 ,為 晉 尚 書 令 、 司 空 、 太 保 。 惠 帝 初 輔 政 , 為 楚 王 瑋 所 害。 世 語 曰 : 瓘 與 扶 風 內 史 燉 煌 索 靖 , 並 善 草 書 。 瓘 子 恆, 字 巨 山 , 黃 門 侍 郎 。 恆 子 玠 , 字 叔 寶 , 有 盛 名 , 為 太子 洗 馬 , 早 卒 。

    劉 廙 字 恭 嗣 , 南 陽 安 眾 人 也 。 年 十 歲 , 戲 於 講 堂上 , 潁 川 司 馬 德 操 拊 其 頭 曰 : 「 孺 子 , 孺 子 , 『 黃 中 通 理 』 , 寧 自 知 不 ? 」 廙 兄 望 之 , 有 名 於 世 , 荊 州 牧 劉 表 辟 為 從 事 。 而 其 友 二 人 , 皆 以 讒 毀 , 為 表 所 誅 。 望 之 又 以 正 諫 不 合 , 投 傳 告 歸 。 廙 謂 望 之 曰 : 「 趙 殺 鳴 、 犢 ,仲 尼 回 輪 。 〔 一 〕 今 兄 既 不 能 法 柳 下 惠 和 光 同 塵 於 內 ,則 宜 模 范 蠡 遷 化 於 外 。 坐 而 自 絕 於 時 , 殆 不 可 也 ! 」 望 之 不 從 , 尋 復 見 害 。 廙 懼 , 奔 揚 州 , 〔 二 〕 遂 歸 太 祖 。太 祖 辟 為 丞 相 掾 屬 , 轉 五 官 將 文 學 。 文 帝 器 之 , 命 廙 通草 書 。 廙 答 書 曰 : 「 初 以 尊 卑 有 踰 , 禮 之 常 分 也 。 是 以貪 守 區 區 之 節 , 不 敢 修 草 。 必 如 嚴 命 , 誠 知 勞 謙 之 素 ,不 貴 殊 異 若 彼 之 高 , 而 惇 白 屋 如 斯 之 好 , 苟 使 郭 隗 不 輕 於 燕 , 九 九 不 忽 於 齊 , 樂 毅 自 至 , 霸 業 以 隆 。 〔 三 〕 虧 匹 夫 之 節 , 成 巍 巍 之 美 , 雖 愚 不 敏 , 何 敢 以 辭 ? 」 魏 國初 建 , 為 黃 門 侍 郎 。

〔 一 〕   劉 向 新 序 曰 : 趙 簡 子 欲 專 天 下 , 謂 其 相 曰 : 「 趙 有 犢 犨 , 晉 有 鐸 鳴 , 魯 有 孔 丘 , 吾 殺 三 人 者 , 天 下 可 王 也 。 」 於 是 乃 召 犢 犨 、 鐸 鳴 而 問 政 焉 , 已 即 殺 之 。 使 使 者 聘 孔 子 於 魯 , 以 胖 牛 肉 迎 於 河 上。 使 者 謂 船 人 曰 : 「 孔 子 即 上 船 , 中 河 必 流 而 殺 之 。 」孔 子 至 , 使 者 致 命 , 進 胖 牛 之 肉 。 孔 子 仰 天 而 歎 曰 : 「美 哉 水 乎 , 洋 洋 乎 , 使 丘 不 濟 此 水 者 , 命 也 夫 ! 」 子 路 趨 而 進 曰 : 「 敢 問 何 謂 也 ? 」 孔 子 曰 : 「 夫 犢 犨 、 鐸 鳴, 晉 國 之 賢 大 夫 也 , 趙 簡 子 未 得 意 之 時 , 須 而 後 從 政 ,及 其 得 意 也 , 殺 之 。 黃 龍 不 反 于 涸 澤 , 鳳 皇 不 離 其 罻 羅。 故 刳 胎 焚 林 , 則 麒 麟 不 臻 ; 覆 巢 破 卵 , 則 鳳 皇 不 翔 ;竭 澤 而 漁 , 則 龜 龍 不 見 。 鳥 獸 之 於 不 仁 , 猶 知 避 之 , 況丘 乎 ? 故 虎 嘯 而 谷 風 起 , 龍 興 而 景 雲 見 , 擊 庭 鐘 於 外 ,而 黃 鐘 應 於 內 。 夫 物 類 之 相 感 , 精 神 之 相 應 , 若 響 之 應 聲 , 影 之 象 形 , 故 君 子 違 傷 其 類 者 。 今 彼 已 殺 吾 類 矣 ,何 為 之 此 乎 ? 」 於 是 遂 回 車 不 渡 而 還 。

〔 二 〕   廙 別 傳 載 廙 道 路 為 牋 謝 劉 表曰 : 「 考 匊 過 蒙 分 遇 榮 授 之 顯 , 未 有 管 、 狐 、 桓 、 文 之 烈 , 孤 德 隕 命 , 精 誠 不 遂 。 兄 望 之 見 禮 在 昔 , 既 無 堂 構 昭 前 之 績 , 中 規 不 密 , 用 墜 禍 辟 。 斯 乃 明 神 弗 祐 , 天 降 之 災 。 悔 吝 之 負 , 哀 號 靡 及 。 廙 之 愚 淺 , 言 行 多 違 , 懼 有 浸 潤 三 至 之 閒 。 考 匊 之 愛 已 衰 , 望 之 之 責 猶 存 , 必 傷 天 慈 既 往 之 分 , 門 戶 殪 滅 , 取 笑 明 哲 。 是 用 迸 竄 , 永 涉 川 路 , 即 日 到 廬 江 尋 陽 。 昔 鍾 儀 有 南 音 之 操 , 椒 舉 有 班 荊 之 思 , 雖 遠 猶 邇 , 敢 忘 前 施 ? 」 傅 子 曰 : 表 既 殺 望 之, 荊 州 士 人 皆 自 危 也 。 夫 表 之 本 心 , 於 望 之 不 輕 也 , 以 直 迕 情 , 而 讒 言 得 入 者 , 以 無 容 直 之 度 也 。 據 全 楚 之 地, 不 能 以 成 功 者 , 未 必 不 由 此 也 。 夷 、 叔 迕 武 王 以 成 名, 丁 公 順 高 祖 以 受 戮 , 二 主 之 度 遠 也 。 若 不 遠 其 度 , 惟 褊 心 是 從 , 難 乎 以 容 民 畜 眾 矣 。

〔 三 〕   戰 國 策 曰 : 有 以 九 九 求 見 齊 桓 公 , 桓 公 不 納 。 其 人 曰 ; 「 九 九 小 術 , 而 君 納 之 , 況 大 於 九 九 者 ? 」 於 是 桓 公 設 庭 燎 之 禮 而 見 之 。 居 無 幾 ,隰 朋 自 遠 而 至 , 齊 遂 以 霸 。

    太 祖 在 長 安 , 欲 親 征 蜀 , 廙 上 疏 曰 : 「 聖 人 不 以智 輕 俗 , 王 者 不 以 人 廢 言 。 故 能 成 功 於 千 載 者 , 必 以 近 察 遠 , 智 周 於 獨 斷 者 , 不 恥 於 下 問 , 亦 欲 博 采 必 盡 於 眾 也 。 且 韋 弦 非 能 言 之 物 , 而 聖 賢 引 以 自 匡 。 臣 才 智 闇 淺, 願 自 比 於 韋 弦 。 昔 樂 毅 能 以 弱 燕 破 大 齊 , 而 不 能 以 輕兵 定 即 墨 者 , 夫 自 為 計 者 雖 弱 必 固 , 欲 自 潰 者 雖 彊 必 敗也 。 自 殿 下 起 軍 以 來 , 三 十 餘 年 , 敵 無 不 破 , 彊 無 不 服。 今 以 海 內 之 兵 , 百 勝 之 威 , 而 孫 權 負 險 於 吳 , 劉 備 不賓 於 蜀 。 夫 夷 狄 之 臣 , 不 當 冀 州 之 卒 , 權 、 備 之 籍 , 不 比 袁 紹 之 業 , 然 本 初 以 亡 , 而 二 寇 未 捷 , 非 闇 弱 於 今 而 智 武 於 昔 也 。 斯 自 為 計 者 , 與 欲 自 潰 者 異 勢 耳 。 故 文 王 伐 崇 , 三 駕 不 下 , 歸 而 脩 德 , 然 後 服 之 。 秦 為 諸 侯 , 所征 必 服 , 及 兼 天 下 , 東 向 稱 帝 , 匹 夫 大 呼 而 社 稷 用 隳 。是 力 斃 於 外 , 而 不 卹 民 於 內 也 。 臣 恐 邊 寇 非 六 國 之 敵 ,而 世 不 乏 才 , 土 崩 之 勢 , 此 不 可 不 察 也 。 天 下 有 重 得 ,有 重 失 : 勢 可 得 而 我 勤 之 , 此 重 得 也 ; 勢 不 可 得 而 我 勤 之 , 此 重 失 也 。 於 今 之 計 , 莫 若 料 四 方 之 險 , 擇 要 害 之處 而 守 之 , 選 天 下 之 甲 卒 , 隨 方 面 而 歲 更 焉 。 殿 下 可 高 枕 於 廣 夏 , 潛 思 於 治 國 ; 廣 農 桑 , 事 從 節 約 , 脩 之 旬 年, 則 國 富 民 安 矣 。 」 太 祖 遂 進 前 而 報 廙 曰 : 「 非 但 君 當 知 臣 , 臣 亦 當 知 君 。 今 欲 使 吾 坐 行 西 伯 之 德 , 恐 非 其 人也 。 」

    魏 諷 反 , 廙 弟 偉 為 諷 所 引 , 當 相 坐 誅 。 太 祖 令 曰: 「 叔 向 不 坐 弟 虎 , 古 之 制 也 。 」 特 原 不 問 , 〔 一 〕 徙 署 丞 相 倉 曹 屬 。 廙 上 疏 謝 曰 : 「 臣 罪 應 傾 宗 , 禍 應 覆 族。 遭 乾 坤 之 靈 , 值 時 來 之 運 , 揚 湯 止 沸 , 使 不 燋 爛 ; 起 煙 於 寒 灰 之 上 , 生 華 於 已 枯 之 木 。 物 不 答 施 於 天 地 , 子 不 謝 生 於 父 母 , 可 以 死 效 , 難 用 筆 陳 。 」 〔 二 〕 廙 著 書數 十 篇 , 及 與 丁 儀 共 論 刑 禮 , 皆 傳 於 世 。 文 帝 即 王 位 ,為 侍 中 , 賜 爵 關 內 侯 。 黃 初 二 年 卒 。 〔 三 〕 無 子 。 帝 以 弟 子 阜 嗣 。 〔 四 〕

〔 一 〕   廙 別 傳 曰 : 初 , 廙 弟 偉 與 諷善 , 廙 戒 之 曰 ; 「 夫 交 友 之 美 , 在 於 得 賢 , 不 可 不 詳 。而 世 之 交 者 , 不 審 擇 人 , 務 合 黨 眾 , 違 先 聖 人 交 友 之 義, 此 非 厚 己 輔 仁 之 謂 也 。 吾 觀 魏 諷 , 不 脩 德 行 , 而 專 以鳩 合 為 務 , 華 而 不 實 , 此 直 攪 世 沽 名 者 也 。 卿 其 慎 之 ,勿 復 與 通 。 」 偉 不 從 , 故 及 於 難 。

〔 二 〕   廙 別 傳 載 廙 表 論 治 道 曰 : 「昔 者 周 有 亂 臣 十 人 , 有 婦 人 焉 , 九 人 而 已 , 孔 子 稱 『 才 難 , 不 其 然 乎 』 ! 明 賢 者 難 得 也 。 況 亂 弊 之 後 , 百 姓 凋 盡 , 士 之 存 者 蓋 亦 無 幾 。 股 肱 大 職 , 及 州 郡 督 司 , 邊 方 重 任 , 雖 備 其 官 , 亦 未 得 人 也 。 此 非 選 者 之 不 用 意 , 蓋才 匱 使 之 然 耳 。 況 於 長 吏 以 下 , 群 職 小 任 , 能 皆 簡 練 備得 其 人 也 ? 其 計 莫 如 督 之 以 法 。 不 爾 而 數 轉 易 , 往 來 不已 , 送 迎 之 煩 , 不 可 勝 計 。 轉 易 之 閒 , 輒 有 姦 巧 , 既 於其 事 不 省 , 而 為 政 者 亦 以 其 不 得 久 安 之 故 , 知 惠 益 不 得 成 於 己 , 而 苟 且 之 可 免 於 患 , 皆 將 不 念 盡 心 於 卹 民 , 而夢 想 於 聲 譽 , 此 非 所 以 為 政 之 本 意 也 。 今 之 所 以 為 黜 陟 者 , 近 頗 以 州 郡 之 毀 譽 , 聽 往 來 之 浮 言 耳 。 亦 皆 得 其 事 實 而 課 其 能 否 也 ? 長 吏 之 所 以 為 佳 者 , 奉 法 也 , 憂 公 也, 卹 民 也 。 此 三 事 者 , 或 州 郡 有 所 不 便 , 往 來 者 有 所 不安 。 而 長 吏 執 之 不 已 , 於 治 雖 得 計 , 其 聲 譽 未 為 美 ; 屈 而 從 人 , 於 治 雖 失 計 , 其 聲 譽 必 集 也 。 長 吏 皆 知 黜 陟 之在 於 此 也 , 亦 何 能 不 去 本 而 就 末 哉 ? 以 為 長 吏 皆 宜 使 小久 , 足 使 自 展 。 歲 課 之 能 , 三 年 總 計 , 乃 加 黜 陟 。 課 之 皆 當 以 事 , 不 得 依 名 。 事 者 , 皆 以 戶 口 率 其 墾 田 之 多 少, 及 盜 賊 發 興 , 民 之 亡 叛 者 , 為 得 負 之 計 。 如 此 行 之 ,則 無 能 之 吏 , 脩 名 無 益 ; 有 能 之 人 , 無 名 無 損 。 法 之 一行 , 雖 無 部 司 之 監 , 姦 譽 妄 毀 , 可 得 而 盡 。 」 事 上 , 太祖 甚 善 之 。

〔 三 〕   廙 別 傳 云 : 時 年 四 十 二 。

〔 四 〕   案 劉 氏 譜 : 阜 字 伯 陵 , 陳 留太 守 。 阜 子 喬 , 字 仲 彥 。 晉 陽 秋 曰 : 喬 有 贊 世 志 力 。 惠 帝 末 , 為 豫 州 刺 史 。 喬 冑 胤 丕 顯 , 貴 盛 至 今 。

    劉 劭 字 孔 才 , 廣 平 邯 鄲 人 也 。 建 安 中 , 為 計 吏 ,詣 許 。 太 史 上 言 : 「 正 旦 當 日 蝕 。 」 劭 時 在 尚 書 令 荀 彧所 , 坐 者 數 十 人 , 或 云 當 廢 朝 , 或 云 宜 卻 會 。 劭 曰 : 「梓 慎 、 裨 灶 , 古 之 良 史 , 猶 占 水 火 , 錯 失 天 時 。 禮 記 曰 諸 侯 旅 見 天 子 , 及 門 不 得 終 禮 者 四 , 日 蝕 在 一 。 然 則 聖 人 垂 制 , 不 為 變 〔 異 〕 豫 廢 朝 禮 者 , 或 災 消 異 伏 , 或 推 術 謬 誤 也 。 」 彧 善 其 言 。 敕 朝 會 如 舊 , 日 亦 不 蝕 。 〔 一〕

〔 一 〕   晉 永 和 中 , 廷 尉 王 彪 之 與 揚州 刺 史 殷 浩 書 曰 : 「 太 史 上 元 日 合 朔 , 談 者 或 有 疑 , 應 卻 會 與 不 ? 昔 建 元 元 年 , 亦 元 日 合 朔 , 庾 車 騎 寫 劉 孔 才 所 論 以 示 八 座 。 於 時 朝 議 有 謂 孔 才 所 論 為 不 得 禮 議 , 荀令 從 之 , 是 勝 人 之 一 失 也 。 何 者 ? 禮 云 , 諸 侯 旅 見 天 子, 入 門 不 得 終 禮 而 廢 者 四 : 太 廟 火 , 日 蝕 , 后 之 喪 , 雨 霑 服 失 容 。 尋 此 四 事 之 指 , 自 謂 諸 侯 雖 已 入 門 而 卒 暴 有 之 , 則 不 得 終 禮 。 非 為 先 存 其 事 , 而 徼 倖 史 官 推 術 錯 謬, 故 不 豫 廢 朝 禮 也 。 夫 三 辰 有 災 , 莫 大 日 蝕 , 史 官 告 譴, 而 無 懼 容 , 不 脩 豫 防 之 禮 , 而 廢 消 救 之 術 , 方 大 饗 華 夷 , 君 臣 相 慶 , 豈 是 將 處 天 災 罪 己 之 謂 ? 且 檢 之 事 實 ,合 朔 之 儀 , 至 尊 靜 躬 殿 堂 , 不 聽 政 事 , 冕 服 御 坐 門 闥 之 制 , 與 元 會 禮 異 。 自 不 得 兼 行 , 則 當 權 其 事 宜 。 合 朔 之禮 , 不 輕 於 元 會 。 元 會 有 可 卻 之 準 , 合 朔 無 可 廢 之 義 。謂 應 依 建 元 故 事 , 卻 元 會 。 」 浩 從 之 , 竟 卻 會 。

    御 史 大 夫 郗 慮 辟 劭 , 會 慮 免 , 拜 太 子 舍 人 , 遷 祕 書 郎 。 黃 初 中 , 為 尚 書 郎 、 散 騎 侍 郎 。 受 詔 集 五 經 群 書, 以 類 相 從 , 作 皇 覽 。 明 帝 即 位 , 出 為 陳 留 太 守 , 敦 崇 教 化 , 百 姓 稱 之 。 徵 拜 騎 都 尉 , 與 議 郎 庾 嶷 、 荀 詵 等 定科 令 , 作 新 律 十 八 篇 , 著 律 略 論 。 遷 散 騎 常 侍 。 時 聞 公 孫 淵 受 孫 權 燕 王 之 號 , 議 者 欲 留 淵 計 吏 , 遣 兵 討 之 , 劭 以 為 「 昔 袁 尚 兄 弟 歸 淵 父 康 , 康 斬 送 其 首 , 是 淵 先 世 之 效 忠 也 。 又 所 聞 虛 實 , 未 可 審 知 。 古 者 要 荒 未 服 , 脩 德 而 不 征 , 重 勞 民 也 。 宜 加 寬 貸 , 使 有 以 自 新 。 」 後 淵 果斬 送 權 使 張 彌 等 首 。 劭 嘗 作 趙 都 賦 , 明 帝 美 之 , 詔 劭 作許 都 、 洛 都 賦 。 時 外 興 軍 旅 , 內 營 宮 室 , 劭 作 二 賦 , 皆 諷 諫 焉 。

    青 龍 中 , 吳 圍 合 肥 , 時 東 方 吏 士 皆 分 休 , 征 東 將 軍 滿 寵 表 請 中 軍 兵 , 并 召 休 將 士 , 須 集 擊 之 。 劭 議 以 為「 賊 眾 新 至 , 心 專 氣 銳 。 寵 以 少 人 自 戰 其 地 , 若 便 進 擊, 不 必 能 制 。 寵 求 待 兵 , 未 有 所 失 也 。 以 為 可 先 遣 步 兵五 千 , 精 騎 三 千 , 軍 前 發 , 揚 聲 進 道 , 震 曜 形 勢 。 騎 到 合 肥 , 疏 其 行 隊 , 多 其 旌 鼓 , 曜 兵 城 下 , 引 出 賊 後 , 擬 其 歸 路 , 要 其 糧 道 。 賊 聞 大 軍 來 , 騎 斷 其 後 , 必 震 怖 遁 走 , 不 戰 自 破 賊 矣 。 」 帝 從 之 。 兵 比 至 合 肥 , 賊 果 退 還。

    時 詔 書 博 求 眾 賢 。 散 騎 侍 郎 夏 侯 惠 薦 劭 曰 : 「 伏 見 常 侍 劉 劭 , 深 忠 篤 思 , 體 周 於 數 , 凡 所 錯 綜 , 源 流 弘 遠 , 是 以 群 才 大 小 , 咸 取 所 同 而 斟 酌 焉 。 故 性 實 之 士 服 其 平 和 良 正 , 清 靜 之 人 慕 其 玄 虛 退 讓 , 文 學 之 士 嘉 其 推 步 詳 密 , 法 理 之 士 明 其 分 數 精 比 , 意 思 之 士 知 其 沈 深 篤 固 , 文 章 之 士 愛 其 著 論 屬 辭 , 制 度 之 士 貴 其 化 略 較 要 ,策 謀 之 士 贊 其 明 思 通 微 , 凡 此 諸 論 , 皆 取 適 己 所 長 而 舉 其 支 流 者 也 。 臣 數 聽 其 清 談 , 覽 其 篤 論 , 漸 漬 歷 年 , 服 膺 彌 久 , 實 為 朝 廷 奇 其 器 量 。 以 為 若 此 人 者 , 宜 輔 翼 機 事 , 納 謀 幃 幄 , 當 與 國 道 俱 隆 , 非 世 俗 所 常 有 也 。 惟 陛下 垂 優 游 之 聽 , 使 劭 承 清 閒 之 歡 , 得 自 盡 於 前 , 則 德 音 上 通 , 煇 燿 日 新 矣 。 」 〔 一 〕

〔 一 〕   臣 松 之 以 為 凡 相 稱 薦 , 率 多溢 美 之 辭 , 能 不 違 中 者 或 寡 矣 。 惠 之 稱 劭 云 「 玄 虛 退 讓」 及 「 明 思 通 微 」 , 近 於 過 也 。

    景 初 中 , 受 詔 作 都 官 考 課 。 劭 上 疏 曰 : 「 百 官 考課 , 王 政 之 大 較 , 然 而 歷 代 弗 務 , 是 以 治 典 闕 而 未 補 ,能 否 混 而 相 蒙 。 陛 下 以 上 聖 之 宏 略 , 愍 王 綱 之 弛 頹 , 神 慮 內 鑒 , 明 詔 外 發 。 臣 奉 恩 曠 然 , 得 以 啟 矇 , 輒 作 都 官 考 課 七 十 二 條 , 又 作 說 略 一 篇 。 臣 學 寡 識 淺 , 誠 不 足 以 宣 暢 聖 旨 , 著 定 典 制 。 」 又 以 為 宜 制 禮 作 樂 , 以 移 風 俗, 著 樂 論 十 四 篇 , 事 成 未 上 。 會 明 帝 崩 , 不 施 行 。 正 始中 。 執 經 講 學 , 賜 爵 關 內 侯 。 凡 所 選 述 , 法 論 、 人 物 志之 類 百 餘 篇 。 卒 , 追 贈 光 祿 勳 。 子 琳 嗣 。

    劭 同 時 東 海 繆 襲 亦 有 才 學 , 多 所 述 敘 , 官 至 尚 書、 光 祿 勳 。 〔 一 〕

〔 一 〕   先 賢 行 狀 曰 : 繆 斐 字 文 雅 。該 覽 經 傳 , 事 親 色 養 。 徵 博 士 , 六 辟 公 府 。 漢 帝 在 長 安, 公 卿 博 舉 名 儒 。 時 舉 斐 任 侍 中 , 並 無 所 就 。 即 襲 父 也。 文 章 志 曰 : 襲 字 熙 伯 。 辟 御 史 大 夫 府 , 歷 事 魏 四 世 。正 始 六 年 , 年 六 十 卒 。 子 悅 字 孔 懌 , 晉 光 祿 大 夫 。 襲 孫 紹 、 播 、 徵 、 胤 等 , 並 皆 顯 達 。

    襲 友 人 山 陽 仲 長 統 , 漢 末 為 尚 書 郎 , 早 卒 。 著 昌言 , 詞 佳 可 觀 省 。 〔 一 〕

〔 一 〕   襲 撰 統 昌 言 表 , 稱 統 字 公 理, 少 好 學 , 博 涉 書 記 , 贍 於 文 辭 。 年 二 十 餘 , 游 學 青 、徐 、 并 、 冀 之 間 , 與 交 者 多 異 之 。 并 州 刺 史 高 幹 素 貴 有 名 , 招 致 四 方 游 士 , 多 歸 焉 。 統 過 幹 , 幹 善 待 遇 之 , 訪 以 世 事 。 統 謂 幹 曰 : 「 君 有 雄 志 而 無 雄 才 , 好 士 而 不 能 擇 人 , 所 以 為 君 深 戒 也 。 」 幹 雅 自 多 , 不 納 統 言 。 統 去之 , 無 幾 而 幹 敗 。 并 、 冀 之 士 , 以 是 識 統 。 大 司 農 常 林 與 統 共 在 上 黨 , 為 臣 道 統 性 倜 儻 , 敢 直 言 , 不 矜 小 節 ,每 列 郡 命 召 , 輒 稱 疾 不 就 。 默 語 無 常 , 時 人 或 謂 之 狂 。漢 帝 在 許 , 尚 書 令 荀 彧 領 典 樞 機 , 好 士 愛 奇 , 聞 統 名 ,啟 召 以 為 尚 書 。 後 參 太 祖 軍 事 , 復 還 為 郎 。 延 康 元 年 卒, 時 年 四 十 餘 。 統 每 論 說 古 今 世 俗 行 事 , 發 憤 歎 息 , 輒 以 為 論 , 名 曰 昌 言 , 凡 二 十 四 篇 。

    散 騎 常 侍 陳 留 蘇 林 、 〔 一 〕 光 祿 大 夫 京 兆 韋 誕 、〔 二 〕 樂 安 太 守 譙 國 夏 侯 惠 、 〔 三 〕 陳 郡 太 守 任 城 孫 該、 郎 中 令 河 東 杜 摯 等 亦 著 文 賦 , 頗 傳 於 世 。 〔 五 〕

〔 一 〕   魏 略 曰 : 林 字 孝 友 , 博 學 ,多 通 古 今 字 指 , 凡 諸 書 傳 文 閒 危 疑 , 林 皆 釋 之 。 建 安 中, 為 五 官 將 文 學 , 甚 見 禮 待 。 黃 初 中 , 為 博 士 給 事 中 。文 帝 作 典 論 所 稱 蘇 林 者 是 也 。 以 老 歸 第 , 國 家 每 遣 人 就 問 之 , 數 加 賜 遺 。 年 八 十 餘 卒 。

〔 二 〕   文 章 敘 錄 曰 : 誕 字 仲 將 , 太 僕 端 之 子 。 有 文 才 , 善 屬 辭 章 。 建 安 中 , 為 郡 上 計 吏 ,特 拜 郎 中 , 稍 遷 侍 中 中 書 監 , 以 光 祿 大 夫 遜 位 , 年 七 十五 卒 於 家 。 初 , 邯 鄲 淳 、 衛 覬 及 誕 並 善 書 , 有 名 。 覬 孫 恆 撰 四 體 書 勢 , 其 序 古 文 曰 : 「 自 秦 用 篆 書 , 焚 燒 先 典, 而 古 文 絕 矣 。 漢 武 帝 時 , 魯 恭 王 壞 孔 子 宅 , 得 尚 書 、春 秋 、 論 語 、 孝 經 , 時 人 已 不 復 知 有 古 文 , 謂 之 科 斗 書, 漢 世 祕 藏 , 希 得 見 之 。 魏 初 傳 古 文 者 , 出 於 邯 鄲 淳 。敬 侯 寫 淳 尚 書 , 後 以 示 淳 , 而 淳 不 別 。 至 正 始 中 , 立 三 字 石 經 , 轉 失 淳 法 。 因 科 斗 之 名 , 遂 效 其 法 。 太 康 元 年, 汲 縣 民 盜 發 魏 襄 王 冢 , 得 策 書 十 餘 萬 言 。 案 敬 侯 所 書, 猶 有 髣 彿 。 」 敬 侯 謂 覬 也 。 其 序 篆 書 曰 : 「 秦 時 李 斯 號 為 工 篆 , 諸 山 及 銅 人 銘 皆 斯 書 也 。 漢 建 初 中 , 扶 風 曹喜 少 異 於 斯 而 亦 稱 善 。 邯 鄲 淳 師 焉 , 略 究 其 妙 。 韋 誕 師 淳 而 不 及 也 。 太 和 中 , 誕 為 武 都 太 守 , 以 能 書 留 補 侍 中, 魏 氏 寶 器 銘 題 皆 誕 書 云 。 漢 末 又 有 蔡 邕 采 斯 、 喜 之 法, 為 古 今 雜 形 , 然 精 密 簡 理 不 如 淳 也 。 」 其 序 錄 隸 書 ,已 略 見 武 紀 。 又 曰 : 「 師 宜 官 為 大 字 , 邯 鄲 淳 為 小 字 。梁 鵠 謂 淳 得 次 仲 法 , 然 鵠 之 用 筆 盡 其 勢 矣 。 」 其 序 草 書 曰 : 「 漢 興 而 有 草 書 , 不 知 作 者 姓 名 。 至 章 帝 時 , 齊 相 杜 度 號 善 作 篇 , 後 有 崔 瑗 、 崔 寔 亦 皆 稱 工 。 杜 氏 結 字 甚 安 而 書 體 微 瘦 , 崔 氏 甚 得 筆 勢 而 結 字 小 疏 。 弘 農 張 伯 英者 因 而 而 轉 精 其 巧 。 凡 家 之 衣 帛 , 必 書 而 後 練 之 , 臨 池 學 書 , 池 水 盡 黑 。 下 筆 必 為 楷 則 , 號 『 匆 匆 不 暇 草 』 ,寸 紙 不 見 遺 , 至 今 世 人 尤 寶 之 , 韋 仲 將 謂 之 草 聖 。 伯 英 弟 文 舒 者 , 次 伯 英 。 又 有 姜 孟 潁 、 梁 孔 達 、 田 彥 和 及 韋 仲 將 之 徒 , 皆 伯 英 弟 子 , 有 名 於 世 , 然 殊 不 及 文 舒 也 。」

〔 三 〕   惠 , 淵 子 。 事 在 淵 傳 。

〔 四 〕   文 章 敘 錄 曰 : 該 字 公 達 。 彊志 好 學 。 年 二 十 , 上 計 掾 , 召 為 郎 中 。 著 魏 書 。 遷 博 士司 徒 右 長 史 , 復 還 入 著 作 。 景 元 二 年 卒 官 。

〔 五 〕   文 章 敘 錄 曰 : 摯 字 德 魯 。 初 上 笳 賦 , 署 司 徒 軍 謀 吏 。 後 舉 孝 廉 , 除 郎 中 , 轉 補 校 書。 摯 與 毌 丘 儉 鄉 里 相 親 , 故 為 詩 與 儉 , 求 仙 人 藥 一 丸 ,欲 以 感 切 儉 求 助 也 。 其 詩 曰 : 「 騏 驥 馬 不 試 , 婆 娑 槽 櫪 間 。 壯 士 志 未 伸 , 坎 軻 多 辛 酸 。 伊 摯 為 媵 臣 , 呂 望 身 操 竿 ; 夷 吾 困 商 販 , 甯 戚 對 牛 歎 ; 食 其 處 監 門 , 淮 陰 飢 不餐 ; 買 臣 老 負 薪 , 妻 畔 呼 不 還 , 釋 之 宦 十 年 , 位 不 增 故 官 。 才 非 八 子 倫 , 而 與 齊 其 患 。 無 知 不 在 此 , 袁 盎 未 有 言 。 被 此 篤 病 久 , 榮 衛 動 不 安 , 聞 有 韓 眾 藥 , 信 來 給 一 丸 。 」 儉 答 曰 : 「 鳳 鳥 翔 京 邑 , 哀 鳴 有 所 思 。 才 為 聖 世 出 , 德 音 何 不 怡 ! 八 子 未 遭 遇 , 今 者 遭 明 時 。 胡 康 出 壟 畝 , 楊 偉 無 根 基 , 飛 騰 沖 雲 天 , 奮 迅 協 光 熙 。 駿 驥 骨 法異 , 伯 樂 觀 知 之 , 但 當 養 羽 翮 , 鴻 舉 必 有 期 。 體 無 纖 微疾 , 安 用 問 良 醫 ? 聯 翩 輕 栖 集 , 還 為 燕 雀 嗤 。 韓 眾 藥 雖 良 , 或 更 不 能 治 。 悠 悠 千 里 情 , 薄 言 答 嘉 詩 。 信 心 感 諸中 , 中 實 不 在 辭 。 」 摯 竟 不 得 遷 , 卒 於 祕 書 。 廬 江 何 氏 家 傳 曰 : 明 帝 時 , 有 譙 人 胡 康 , 年 十 五 , 以 異 才 見 送 ,又 陳 損 益 , 求 試 劇 縣 。 詔 特 引 見 。 眾 論 翕 然 , 號 為 神 童。 詔 付 祕 書 , 使 博 覽 典 籍 。 帝 以 問 祕 書 丞 何 禎 : 「 康 才 何 如 ? 」 禎 答 曰 : 「 康 雖 有 才 , 性 質 不 端 , 必 有 負 敗 。」 後 果 以 過 見 譴 。 臣 松 之 案 : 魏 朝 自 微 而 顯 者 , 不 聞 胡康 ; 疑 是 孟 康 。 康 事 見 杜 恕 傳 。 楊 偉 見 曹 爽 傳 。

    傅 嘏 字 蘭 石 , 北 地 泥 陽 人 , 傅 介 子 之 後 也 。 伯 父 巽 , 黃 初 中 為 侍 中 尚 書 。 〔 一 〕 嘏 弱 冠 知 名 , 〔 二 〕 司 空 陳 群 辟 為 掾 。 時 散 騎 常 侍 劉 劭 作 考 課 法 , 事 下 三 府 。嘏 難 劭 論 曰 : 「 蓋 聞 帝 制 宏 深 , 聖 道 奧 遠 , 苟 非 其 才 ,則 道 不 虛 行 , 神 而 明 之 , 存 乎 其 人 。 暨 乎 王 略 虧 頹 而 曠 載 罔 綴 , 微 言 既 沒 , 六 籍 泯 玷 。 何 則 ? 道 弘 致 遠 而 眾 才莫 晞 也 。 案 劭 考 課 論 , 雖 欲 尋 前 代 黜 陟 之 文 , 然 其 制 度 略 以 闕 亡 。 禮 之 存 者 , 惟 有 周 典 , 外 建 侯 伯 , 藩 屏 九 服, 內 立 列 司 , 筦 齊 六 職 , 土 有 恆 貢 , 官 有 定 則 , 百 揆 均在 , 四 民 殊 業 , 故 考 績 可 理 而 黜 陟 易 通 也 。 大 魏 繼 百 王 之 末 , 承 秦 、 漢 之 烈 , 制 度 之 流 , 靡 所 脩 采 。 自 建 安 以來 , 至 于 青 龍 , 神 武 撥 亂 , 肇 基 皇 祚 , 掃 除 凶 逆 , 芟 夷 遺 寇 , 旌 旗 卷 舒 , 日 不 暇 給 。 及 經 邦 治 戎 , 權 法 並 用 ,百 官 群 司 , 軍 國 通 任 , 隨 時 之 宜 , 以 應 政 機 。 以 古 施 今, 事 雜 義 殊 , 難 得 而 通 也 。 所 以 然 者 , 制 宜 經 遠 , 或 不切 近 , 法 應 時 務 , 不 足 垂 後 。 夫 建 官 均 職 , 清 理 民 物 ,所 以 立 本 也 ; 循 名 考 實 , 糾 勵 成 規 , 所 以 治 末 也 。 本 綱 末 舉 而 造 制 未 呈 , 國 略 不 崇 而 考 課 是 先 , 懼 不 足 以 料 賢 愚 之 分 , 精 幽 明 之 理 也 。 昔 先 王 之 擇 才 , 必 本 行 於 州 閭, 講 道 於 庠 序 , 行 具 而 謂 之 賢 , 道 脩 則 謂 之 能 。 鄉 老 獻 賢 能 於 王 , 王 拜 受 之 , 舉 其 賢 者 , 出 使 長 之 , 科 其 能 者, 入 使 治 之 , 此 先 王 收 才 之 義 也 。 方 今 九 州 之 民 , 爰 及京 城 , 未 有 六 鄉 之 舉 , 其 選 才 之 職 , 專 任 吏 部 。 案 品 狀 則 實 才 未 必 當 , 任 薄 伐 則 德 行 未 為 敘 , 如 此 則 殿 最 之 課, 未 盡 人 才 。 述 綜 王 度 , 敷 贊 國 式 , 體 深 義 廣 , 難 得 而 詳 也 。 」

〔 一 〕   傅 子 曰 : 嘏 祖 父 睿 , 代 郡 太 守 。 父 允 , 黃 門 侍 郎 。

〔 二 〕   傅 子 曰 : 是 時 何 晏 以 材 辯 顯於 貴 戚 之 間 , 鄧 颺 好 變 通 , 合 徒 黨 , 鬻 聲 名 於 閭 閻 , 而 夏 侯 玄 以 貴 臣 子 少 有 重 名 , 為 之 宗 主 , 求 交 於 嘏 而 不 納 也 。 嘏 友 人 荀 粲 , 有 清 識 遠 心 , 然 猶 怪 之 。 謂 嘏 曰 : 「夏 侯 泰 初 一 時 之 傑 , 虛 心 交 子 , 合 則 好 成 , 不 合 則 怨 至。 二 賢 不 睦 , 非 國 之 利 , 此 藺 相 如 所 以 下 廉 頗 也 。 」 嘏答 之 曰 : 「 泰 初 志 大 其 量 , 能 合 虛 聲 而 無 實 才 。 何 平 叔 言 遠 而 情 近 , 好 辯 而 無 誠 , 所 謂 利 口 覆 邦 國 之 人 也 。 鄧玄 茂 有 為 而 無 終 , 外 要 名 利 , 內 無 關 鑰 , 貴 同 惡 異 , 多言 而 妒 前 ; 多 言 多 釁 , 妒 前 無 親 。 以 吾 觀 此 三 人 者 , 皆 敗 德 也 。 遠 之 猶 恐 禍 及 , 況 昵 之 乎 ? 」

    正 始 初 , 除 尚 書 郎 , 遷 黃 門 侍 郎 。 時 曹 爽 秉 政 ,何 晏 為 吏 部 尚 書 , 嘏 謂 爽 弟 羲 曰 : 「 何 平 叔 外 靜 而 內 銛 巧 , 好 利 , 不 念 務 本 。 吾 恐 必 先 惑 子 兄 弟 , 仁 人 將 遠 ,而 朝 政 廢 矣 。 」 晏 等 遂 與 嘏 不 平 , 因 微 事 以 免 嘏 官 。 起 家 拜 滎 陽 太 守 , 不 行 。 太 傅 司 馬 宣 王 請 為 從 事 中 郎 。 曹 爽 誅 , 為 河 南 尹 , 〔 一 〕 遷 尚 書 。 嘏 常 以 為 「 秦 始 罷 侯置 守 , 設 官 分 職 , 不 與 古 同 。 漢 、 魏 因 循 , 以 至 於 今 。然 儒 生 學 士 , 咸 欲 錯 綜 以 三 代 之 禮 , 禮 弘 致 遠 , 不 應 時務 , 事 與 制 違 , 名 實 未 附 , 故 歷 代 而 不 至 於 治 者 , 蓋 由 是 也 。 欲 大 改 定 官 制 , 依 古 正 本 , 今 遇 帝 室 多 難 , 未 能 革 易 」 。

〔 一 〕   傅 子 曰 : 河 南 尹 內 掌 帝 都 ,外 統 京 畿 , 兼 古 六 鄉 六 遂 之 士 。 其 民 異 方 雜 居 , 多 豪 門大 族 , 商 賈 胡 貊 , 天 下 四 ( 方 ) 會 , 利 之 所 聚 , 而 姦 之所 生 。 前 尹 司 馬 芝 , 舉 其 綱 而 太 簡 , 次 尹 劉 靜 , 綜 其 目 而 太 密 , 後 尹 李 勝 , 毀 常 法 以 收 一 時 之 聲 。 嘏 立 司 馬 氏之 綱 統 , 裁 劉 氏 之 綱 目 以 經 緯 之 , 李 氏 所 毀 以 漸 補 之 。郡 有 七 百 吏 , 半 非 舊 也 。 河 南 俗 黨 五 官 掾 功 曹 典 選 職 ,皆 授 其 本 國 人 , 無 用 異 邦 人 者 , 嘏 各 舉 其 良 而 對 用 之 ,官 曹 分 職 , 而 後 以 次 考 核 之 。 其 治 以 德 教 為 本 , 然 持 法 有 恆 , 簡 而 不 可 犯 , 見 理 識 情 , 獄 訟 不 加 檟 楚 而 得 其 實。 不 為 小 惠 , 有 所 薦 達 及 大 有 益 於 民 事 , 皆 隱 其 端 跡 ,若 不 由 己 出 。 故 當 時 無 赫 赫 之 名 , 吏 民 久 而 後 安 之 。

    時 論 者 議 欲 自 伐 吳 , 三 征 獻 策 各 不 同 。 詔 以 訪 嘏, 嘏 對 曰 : 「 昔 夫 差 陵 齊 勝 晉 , 威 行 中 國 , 終 禍 姑 蘇 ;齊 閔 兼 土 拓 境 , 闢 地 千 里 , 身 蹈 顛 覆 。 有 始 不 必 善 終 ,古 之 明 效 也 。 孫 權 自 破 關 羽 并 荊 州 之 後 , 志 盈 欲 滿 , 凶 宄 以 極 , 是 以 宣 文 侯 深 建 宏 圖 大 舉 之 策 。 今 權 以 死 , 託 孤 於 諸 葛 恪 。 若 矯 權 苛 暴 , 蠲 其 虐 政 , 民 免 酷 烈 , 偷 安新 惠 , 外 內 齊 慮 , 有 同 舟 之 懼 , 雖 不 能 終 自 保 完 , 猶 足 以 延 期 挺 命 於 深 江 之 外 矣 。 而 議 者 或 欲 汎 舟 徑 濟 , 橫 行江 表 ; 或 欲 四 道 並 進 , 攻 其 城 壘 ; 或 欲 大 佃 疆 埸 , 觀 釁 而 動 : 誠 皆 取 賊 之 常 計 也 。 然 自 治 兵 以 來 , 出 入 三 載 ,非 掩 襲 之 軍 也 。 賊 之 為 寇 , 幾 六 十 年 矣 , 君 臣 偽 立 , 吉凶 共 患 , 又 喪 其 元 帥 , 上 下 憂 危 , 設 令 列 船 津 要 , 堅 城 據 險 , 橫 行 之 計 , 其 殆 難 捷 。 惟 進 軍 大 佃 , 最 差 完 牢 。( 隱 ) 兵 出 民 表 , 寇 鈔 不 犯 ; 坐 食 積 穀 , 不 煩 運 士 ; 乘 釁 討 襲 , 無 遠 勞 費 : 此 軍 之 急 務 也 。 昔 樊 噲 願 以 十 萬 之眾 , 橫 行 匈 奴 , 季 布 面 折 其 短 。 今 欲 越 長 江 , 涉 虜 庭 ,亦 向 時 之 喻 也 。 未 若 明 法 練 士 , 錯 計 於 全 勝 之 地 , 振 長 策 以 禦 敵 之 餘 燼 , 斯 必 然 之 數 也 。 」 〔 一 〕 後 吳 大 將 諸 葛 恪 新 破 東 關 , 乘 勝 揚 聲 欲 向 青 、 徐 , 朝 廷 將 為 之 備 。嘏 議 以 為 「 淮 海 非 賊 輕 行 之 路 , 又 昔 孫 權 遣 兵 入 海 , 漂浪 沉 溺 , 略 無 孑 遺 , 恪 豈 敢 傾 根 竭 本 , 寄 命 洪 流 , 以 徼 乾 沒 乎 ? 〔 二 〕 恪 不 過 遣 偏 率 小 將 素 習 水 軍 者 , 乘 海 泝 淮 , 示 動 青 、 徐 , 恪 自 并 兵 來 向 淮 南 耳 」 。 後 恪 果 圖 新 城 , 不 克 而 歸 。

〔 一 〕   司 馬 彪 戰 略 載 嘏 此 對 , 詳 於 本 傳 , 今 悉 載 之 以 盡 其 意 。 彪 曰 : 嘉 平 四 年 四 月 , 孫 權 死 。 征 南 大 將 軍 王 昶 、 征 東 將 軍 胡 遵 、 鎮 南 將 軍 毌 丘 儉 等 表 請 征 吳 。 朝 廷 以 三 征 計 異 , 詔 訪 尚 書 傅 嘏 , 嘏 對 曰:「 昔 夫 差 勝 齊 陵 晉 , 威 行 中 國 , 不 能 以 免 姑 蘇 之 禍 ; 齊 閔 辟 土 兼 國 , 開 地 千 里 , 不 足 以 救 顛 覆 之 敗 : 有 始 不 必 善 終 , 古 事 之 明 效 也 。 孫 權 自 破 蜀 兼 平 荊 州 之 後 , 志 盈 欲 滿 , 罪 戮 忠 良 , 殊 及 胤 嗣 , 元 凶 已極 。 相 國 宣 文 侯 先 識 取 亂 侮 亡 之 義 , 深 建 宏 圖 大 舉 之 策。 今 權 已 死 , 託 孤 於 諸 葛 恪 。 若 矯 權 苛 暴 , 蠲 其 虐 政 ,民 免 酷 烈 , 偷 安 新 惠 , 外 內 齊 慮 , 有 同 舟 之 懼 , 雖 不 能 終 自 保 完 , 猶 足 以 延 期 挺 命 於 深 江 之 表 矣 。 昶 等 或 欲 汎 舟 徑 渡 , 橫 行 江 表 , 收 民 略 地 , 因 糧 於 寇 ; 或 欲 四 道 並進 , 臨 之 以 武 , 誘 間 攜 貳 , 待 其 崩 壞 ; 或 欲 進 軍 大 佃 ,偪 其 項 領 , 積 穀 觀 釁 , 相 時 而 動 : 凡 此 三 者 , 皆 取 賊 之 常 計 也 。 然 施 之 當 機 , 則 功 成 名 立 , 苟 不 應 節 , 必 貽 後 患 。 自 治 兵 已 來 , 出 入 三 載 , 非 掩 襲 之 軍 也 。 賊 喪 元 帥, 利 存 退 守 , 若 撰 飾 舟 楫 , 羅 船 津 要 , 堅 城 清 野 , 以 防 卒 攻 , 橫 行 之 計 , 殆 難 必 施 。 賊 之 為 寇 , 幾 六 十 年 , 君臣 偽 立 , 吉 凶 同 患 , 若 恪 蠲 其 弊 , 天 去 其 疾 , 崩 潰 之 應, 不 可 卒 待 。 今 邊 壤 之 守 , 與 賊 相 遠 , 賊 設 羅 落 , 又 持 重 密 , 間 諜 不 行 , 耳 目 無 聞 。 夫 軍 無 耳 目 , 校 察 未 詳 ,而 舉 大 眾 以 臨 巨 險 , 此 為 希 幸 徼 功 , 先 戰 而 後 求 勝 , 非 全 軍 之 長 策 也 。 唯 有 進 軍 大 佃 , 最 差 完 牢 。 可 詔 昶 、 遵 等 擇 地 居 險 , 審 所 錯 置 , 及 令 三 方 一 時 前 守 。 奪 其 肥 壤, 使 還 耕 塉 土 , 一 也 ; 兵 出 民 表 , 寇 鈔 不 犯 , 二 也 ; 招 懷 近 路 , 降 附 日 至 , 三 也 ; 羅 落 遠 設 , 閒 構 不 來 , 四 也; 賊 退 其 守 , 羅 落 必 淺 , 佃 作 易 之 , 五 也 ; 坐 食 積 穀 ,士 不 運 輸 , 六 也 ; 釁 隙 時 聞 , 討 襲 速 決 , 七 也 : 凡 此 七者 , 軍 事 之 急 務 也 。 不 據 則 賊 擅 便 資 , 據 之 則 利 歸 於 國, 不 可 不 察 也 。 夫 屯 壘 相 偪 , 形 勢 已 交 , 智 勇 得 陳 , 巧拙 得 用 , 策 之 而 知 得 失 之 計 , 角 之 而 知 有 餘 不 足 , 虜 之情 偽 , 將 焉 所 逃 ? 夫 以 小 敵 大 , 則 役 煩 力 竭 , 以 貧 敵 富, 則 斂 重 財 匱 。 故 『 敵 逸 能 勞 之 , 飽 能 飢 之 』 , 此 之 謂 也 。 然 後 盛 眾 厲 兵 以 震 之 , 參 惠 倍 賞 以 招 之 , 多 方 廣 似 以 疑 之 。 由 不 虞 之 道 , 以 閒 其 不 戒 ; 比 及 三 年 , 左 提 右挈 , 虜 必 冰 散 瓦 解 , 安 受 其 弊 , 可 坐 算 而 得 也 。 昔 漢 氏 歷 世 常 患 匈 奴 , 朝 臣 謀 士 早 朝 晏 罷 , 介 冑 之 將 則 陳 征 伐, 搢 紳 之 徒 咸 言 和 親 , 勇 奮 之 士 思 展 搏 噬 。 故 樊 噲 願 以 十 萬 之 眾 橫 行 匈 奴 , 季 布 面 折 其 短 。 李 信 求 以 二 十 萬 獨 舉 楚 人 , 而 果 辱 秦 軍 。 今 諸 將 有 陳 越 江 陵 險 , 獨 步 虜 庭, 即 亦 向 時 之 類 也 。 以 陛 下 聖 德 , 輔 相 忠 賢 , 法 明 士 練, 錯 計 於 全 勝 之 地 , 振 長 策 以 禦 之 , 虜 之 崩 潰 , 必 然 之數 。 故 兵 法 曰 : 『 屈 人 之 兵 , 而 非 戰 也 ; 拔 人 之 城 , 而 非 攻 也 。 』 若 釋 廟 勝 必 然 之 理 , 而 行 萬 一 不 必 全 之 路 ,誠 愚 臣 之 所 慮 也 。 故 謂 大 佃 而 偪 之 計 最 長 。 」 時 不 從 嘏 言 。 其 年 十 一 月 , 詔 昶 等 征 吳 。 五 年 正 月 , 諸 葛 恪 拒 戰, 大 破 眾 軍 於 東 關 。

〔 二 〕   漢 書 張 湯 傳 曰 : 湯 始 為 小 吏, 乾 沒 , 與 長 安 富 賈 田 甲 、 魚 翁 叔 之 屬 交 私 。 服 虔 說 曰: 「 乾 沒 , 射 成 敗 也 。 」 如 淳 曰 : 「 得 利 為 乾 , 失 利 為 沒 。 」 臣 松 之 以 虔 直 以 乾 沒 為 射 成 敗 , 而 不 說 乾 沒 之 義, 於 理 猶 為 未 暢 。 淳 以 得 利 為 乾 , 又 不 可 了 。 愚 謂 乾 讀 宜 為 乾 燥 之 乾 。 蓋 謂 有 所 徼 射 , 不 計 乾 燥 之 與 沈 沒 而 為 之 。

    嘏 常 論 才 性 同 異 , 鍾 會 集 而 論 之 。 〔 一 〕 嘉 平 末, 賜 爵 關 內 侯 。 高 貴 鄉 公 即 尊 位 , 進 封 武 卿 亭 侯 。 正 元二 年 春 , 毌 丘 儉 、 文 欽 作 亂 。 或 以 司 馬 景 王 不 宜 自 行 ,可 遣 太 尉 孚 往 , 惟 嘏 及 王 肅 勸 之 。 景 王 遂 行 。 〔 二 〕 以 嘏 守 尚 書 僕 射 , 俱 東 。 儉 、 欽 破 敗 , 嘏 有 謀 焉 。 及 景 王 薨 , 嘏 與 司 馬 文 王 徑 還 洛 陽 , 文 王 遂 以 輔 政 。 語 在 鍾 會 傳 。 〔 三 〕 會 由 是 有 自 矜 色 , 嘏 戒 之 曰 : 「 子 志 大 其 量, 而 勳 業 難 為 也 , 可 不 慎 哉 ! 」 嘏 以 功 進 封 陽 鄉 侯 , 增 邑 六 百 戶 , 并 前 千 二 百 戶 。 是 歲 薨 , 時 年 四 十 七 , 追 贈 太 常 , 諡 曰 元 侯 。 〔 四 〕 子 祗 嗣 。 咸 熙 中 開 建 五 等 , 以 嘏 著 勳 前 朝 , 改 封 祗 涇 原 子 。 〔 五 〕

〔 一 〕   傅 子 曰 : 嘏 既 達 治 好 正 , 而 有 清 理 識 要 , 好 論 才 性 , 原 本 精 微 , 能 及 之 。 司 隸 校 尉 鍾 會 年 甚 少 , 嘏 以 明 智 交 會 。 臣 松 之 案 : 傅 子 前 云 嘏 了 夏 侯 之 必 敗 , 不 與 之 交 , 而 此 云 與 鍾 會 善 。 愚 以 為 夏 侯 玄 以 名 重 致 患 , 釁 由 外 至 ; 鍾 會 以 利 動 取 敗 , 禍 自 己 出 。 然 則 夏 侯 之 危 兆 難 睹 , 而 鍾 氏 之 敗 形 易 照 也 。 嘏 若 了 夏 侯 之 必 危 , 而 不 見 鍾 會 之 將 敗 , 則 為 識 有 所 蔽 , 難以 言 通 ; 若 皆 知 其 不 終 , 而 情 有 彼 此 , 是 為 厚 薄 由 於 愛 憎 , 奚 豫 於 成 敗 哉 ? 以 愛 憎 為 厚 薄 , 又 虧 於 雅 體 矣 。 傅 子 此 論 , 非 所 以 益 嘏 也 。

〔 二 〕   漢 晉 春 秋 曰 : 嘏 固 勸 景 王 行, 景 王 未 從 。 嘏 重 言 曰 : 「 淮 、 楚 兵 勁 , 而 儉 等 負 力 遠 鬥 , 其 鋒 未 易 當 也 。 若 諸 將 戰 有 利 鈍 , 大 勢 一 失 , 則 公 事 敗 矣 。 」 是 時 景 王 新 割 目 瘤 , 創 甚 , 聞 嘏 言 , 蹶 然 而 起 曰 : 「 我 請 輿 疾 而 東 。 」

〔 三 〕   世 語 曰 : 景 王 疾 甚 , 以 朝 政 授 傅 嘏 , 嘏 不 敢 受 。 及 薨 , 嘏 祕 不 發 喪 , 以 景 王 命 召 文 王 於 許 昌 , 領 公 軍 焉 。 孫 盛 評 曰 : 晉 宣 、 景 、 文 王 之 相 魏 也 , 權 重 相 承 , 王 業 基 矣 。 豈 蕞 爾 傅 嘏 所 宜 閒 廁 ? 世語 所 云 , 斯 不 然 矣 。

〔 四 〕   傅 子 曰 : 初 , 李 豐 與 嘏 同 州, 少 有 顯 名 , 早 歷 大 官 , 內 外 稱 之 , 嘏 又 不 善 也 。 謂 同志 曰 : 「 豐 飾 偽 而 多 疑 , 矜 小 失 而 昧 於 權 利 , 若 處 庸 庸 者 可 也 , 自 任 機 事 , 遭 明 者 必 死 。 」 豐 後 為 中 書 令 , 與 夏 侯 玄 俱 禍 , 卒 如 嘏 言 。 嘏 自 少 與 冀 州 刺 史 斐 徽 、 散 騎 常 侍 荀 甝 善 , 徽 、 甝 早 亡 。 又 與 鎮 北 將 軍 何 曾 、 司 空 陳泰 、 尚 書 僕 射 荀 顗 、 後 將 軍 鍾 毓 並 善 , 相 與 綜 朝 事 , 俱為 名 臣 。

〔 五 〕   晉 諸 公 贊 曰 : 祗 字 子 莊 , 嘏 少 子 也 。 晉 永 嘉 中 至 司 穴 。 祗 子 宣 , 字 世 弘 。 世 語 稱 宣 以 公 正 知 名 , 位 至 御 史 中 丞 。 宣 弟 暢 , 字 世 道 , 祕 書 丞, 沒 在 胡 中 。 著 晉 諸 公 贊 及 晉 公 卿 禮 秩 故 事 。

    評 曰 : 昔 文 帝 、 陳 王 以 公 子 之 尊 , 博 好 文 采 , 同 聲 相 應 , 才 士 並 出 , 惟 粲 等 六 人 最 見 名 目 。 而 粲 特 處 常 伯 之 官 , 興 一 代 之 制 , 然 其 沖 虛 德 宇 , 未 若 徐 幹 之 粹 也。 衛 覬 亦 以 多 識 典 故 , 相 時 王 之 式 。 劉 劭 該 覽 學 籍 , 文質 周 洽 。 劉 廙 以 清 鑒 著 , 傅 嘏 用 才 達 顯 云 。 〔 一 〕

  ,寔 拙,